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党建工作
关于加速推广中医药发展的提案 (第0678号)的答复
来源:办公室 2020-10-28

项凤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速推广中医药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治未病为主的健康体系      

积极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中医医疗机构中医治未病科室建设,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和水平,助力健康沈阳建设。加强治未病科室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标准,指导我市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治未病科(中心)建设,积极开展优质的中医治未病服务,切实把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贯彻于中医诊疗活动全过程,以基层卫生机构中医馆为契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治未病服务。2019年,我市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全部设立治未病科室(中心)并能够开展治未病服务。

二、关于开展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在实体医院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2020年,全省三甲医院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市卫健委积极鼓励辖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市中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积极建设医院互联网+中医药健康平台。同时应用互联网等多种手段引导医疗资源下沉,开展了线上健康大讲堂,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讨论患者病情,交流治疗经验,部分实现远程会诊;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实现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阅、互认共享。

三、关于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中医药人才政策,我市通过做好各级各类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组织做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六批师承”和“四批优才”培养项目;组织开展“西学中”培训,按照《辽宁省“西学中”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2018年起组织开展了沈阳市“西学中”培训,招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专业医师,计划用3年时间培训500人,缓解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不足问题;坚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邀请省、市知名中医药专家担任讲师,通过现场授课、临床指导等多种形式,2019年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十余场,年度培训900余人次。

四、关于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优势特色      

我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挥中医药在防控疫情方面的作用”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积极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中西医结合,统筹中西医资源,协同攻关、优势互补,强化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使中医药深度介入新冠肺炎临床救治工作。我市成立中医药专家组认真指导定点治疗机构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确诊患者进行辨证论治,给予患者一人一方,并根据用药效果随时调整治疗方剂。同时不断探索总结中西医结合在新冠肺炎等传染病临床救治中的有效方法、优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支持定点治疗机构开展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关研究工作,目前已申请市科技局2项研究课题。

五、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建设

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具体实践, 2020年11月份,我市将以市中医院总牵头会同部分市区医疗机构成立沈阳治未病专科联盟,专科联盟将不断增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治未病专科人才培养和服务水平,倡导治未病服务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让人们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推进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

鼓励辖区内中医医院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作用,搭建互联网中医药医疗服务平台,在确保医疗质量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为患者在线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服务,以及随访管理和远程指导,逐步实现患者居家康复,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复诊服务。同时通过互联网中医院建设,加强中医医联体成员单位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推动以疾病诊疗为主的院内服务模式向“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的服务模式转变,更好地实现分级诊疗“优化”。

(三)建立健全中医药人才队伍

师承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和活态传承的有效方式。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落实国家、省和市中医药人才政策,完善师承教育制度,对传承导师的遴选、传承弟子的录用、传承模式的设计、传承效果的考核,认真研究规划。既要组织做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也要继续支持我市医疗机构发展师承教育,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特别是要扎实做好活态传承,加快推进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使沈阳中医药薪火相传。

(四)关于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整理和研究

我国的经方、验方、民间偏方和诊疗技术等中医药传统知识资源极其丰富,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蕴藏了许多尚未被发现的理论和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下一步我市将认真开展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项目工作,通过对我市医疗机构、家族、师承群体、学派、老字号企业,及特定地区(民族聚集地、村落等)中传承应用的活态性的中医药传统知识进行调查,摸清我市中医药传统知识的存续状况,建立有代表性的中医药传统知识档案,完善我市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和数据库,实现中医药知识防御性保护与积极性保护相结合,探索建立可以有效运行的中医药方剂收集、评估、知识产权保护与推广应用的具体措施和机制,从而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健康沈阳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委员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