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心源性猝死急救常识培训和提供公共设施的建议》收悉,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经我委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 普及急救技能工作情况
开展全民卫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建设工程,是“十三五”时期我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自“十三五”以来,市卫健委便开展了卫生应急自救互救启动工程。联合市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交通局等单位下发了《沈阳市全民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普及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级职能部门、专业机构和社会群团在卫生应急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普及中的作用,有力推动全民卫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建设工程的有效落实。
此外,市卫健委严格落实省卫健委《关于印发全民卫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在市本级组织开展卫生应急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公共场所等“六进”活动的同时,把卫生应急知识普及“六进”活动纳入各区、县(市)卫健局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在市本级层面,市卫健委先后组织急救中心、市三院、市六院等骨干医师,深入到各党政机关、北陵公园、市政府广场、兴隆大家庭、辽宁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北敬老院、康平张强村、新民马户村等地进行心肺复苏、AED使用、常见传染病防控、老年病养护等知识的普及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拥护。在基层层面,全市13个区、县(市)紧紧围绕向公众普及AED使用知识及卫生应急自救互救技能等核心内容,按照市卫健委的要求,严格落实“六进”活动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卫生健康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等契机,及时组织辖区疾控机构、监督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入社区、广场、公园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目前,市区两级已累计开展“六进”活动1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受益人群20余万人。
二、 我市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设置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AED普及工作。2015年,市总工会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公益服务职工建设项目的通知》,其中,将公共场所AED设置纳入重要内容。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共设立了100个AED设备,其中在沈阳站、各公交枢纽站中兴、兴隆、客运站等公共场所安放65台;北方重工、金杯、特变电等企业安放13台;社会养老和工伤保险管理局等机关安放8台;工人村社区、路官社区等社区安放7台;沈大、东大、辽大等高校安放7台。目前,所有AED设备均运行良好。累计培训AED使用人员225人,培训费用 16.38万元。培训应急救护员2519人,培训费用149.64万元。另外,辽宁省公众急救协会在家乐福、万达广场、地铁一号线、省政务服务中心等处安放AED设备5台,累计培训3000余人。
三、 下步工作思路
1.配合相关部门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国内上海、北京、杭州等发达地区相继出台了“好人法”,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修订通过,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在此基础上,建议我市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制定出台紧急救助“好人法”相关法规或规章,从法治层面解除见义勇为者等好人的后顾之忧。
2.加大AED投放和宣传培训工作力度。市卫健委积极争取市政府资金支持,做好AED投放及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提供培训、宣传经费。并与市红十字会共同开展AED使用人员培训工作,同时以卫生应急知识“六进”为载体,加大AED应用宣传力度,让广大市民更加了解AED功能。
3.继续普及应急救助知识和技能。市卫健委按照《“健康辽宁2030”行动纲要》指标要求,继续推进应急救助知识普及工作,组织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争取到2030年将我市应急知识普及覆盖率达到不低于人口数的5%指标要求。
感谢您对市卫健委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承办处室:卫生应急处
联 系 人:王森
联系电话:024-82616339
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