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卫提案〔2023〕25号
关于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六届二次会议
建议(第0693号)的答复
吴韶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我市全面开展应急救助知识和技能普及教育推进国家健康城市建设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市卫生健康委工作的重视和建议,经我委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 普及急救技能工作情况
开展全民卫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建设工程,是“十三五”时期我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自“十三五”以来,市卫生健康委便开展了卫生应急自救互救启动工程。联合市教育
局、公安局、民政局、交通局等单位下发了《沈阳市全民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普及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级职能部门、专业机构和社会群团在卫生应急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普及中的作用,有力推动全民卫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建设工程的有效落实。
此外,市卫生健康委严格落实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全民卫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于2016年开展卫生应急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公共场所等“六进”活动。同时要求各区、县卫健局做好卫生应急知识普及“六进”活动,并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在“六进”活动中向公众普及AED使用知识及卫生应急自救互救技能。
市卫生健康委先后组织急救中心、市三院、市六院等骨干医师,深入到各党政机关、北陵公园、市政府广场、兴隆大家庭、辽宁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北敬老院、康平张强村、新民马户村等地进行心肺复苏、AED使用、常见传染病防控、老年病养护等知识的普及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拥护。全市13个区、县(新民市)也按照市卫生健康委的要求,严格落实“六进”活动长效机制,组织辖区疾控机构、监督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入社区、广场、公园等地开展形式多样、主题繁多的各类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截至2018年12月31日,市区两级共开展“六进”活动1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0余万份,受益人群20余万人。
2019年1月20日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与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发动全国120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为满足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提高我国急救文化发展水平,促进“社会大急救” 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保障“健康中国”伟大蓝图的顺利实施在全国发起“120-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暨急救科普大课堂公益培训”大型新闻宣传推广项目。当日,市卫生健康委组织沈阳急救中心在沈阳市玖伍文华书城开展“120-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和急救科普大讲堂公益活动。急救中心为现场百余名群众进行心肺复苏和AED使用方法演示,并邀请群众进行实践操作。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借此契机将把急救大课堂活动作为今后履行社会职责、彰显公益担当的责任长期进行下去,为提高我市公众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普及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 我市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设置情况
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AED普及工作,2015年市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加强公益服务职工建设项目的通知》,按照通知的要求,市总工会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共设立了100个AED设备,其中在沈阳站、各公交枢纽站中兴、兴隆、客运站等公共场所安放65台;北方重工、金杯、特变电等企业安放13台;社会养老和工伤保险管理局等机关安放8台;工人村社区、路官社区等社区安放7台;沈大、东大、辽大等高校安放7台。目前,所有AED设备均运行良好。累计培训AED使用人员225人,培训费用 16.38万元。培训应急救护员2519人,培训费用149.64万元。辽宁省公众急救协会在家乐福、万达广场、地铁一号线、省政务服务中心等处安放AED设备5台,累计培训3000余人。
三、 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国内上海、北京、杭州等发达地区相继出台了“好人法”,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修订通过,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在此基础上,建议我市出台紧急救助“好人法”,解除见义勇为者后顾之忧。
二是加大AED投放和宣传培训工作力度。市卫生健康委积极争取市政府资金支持,做好AED投放及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提供培训、宣传经费。将与市红十字会共同开展AED使用人员培训工作,同时以卫生应急知识“六进”为载体,加大AED应用宣传力度,让广大市民更加了解AED功能。
三是继续普及应急救助知识和技能。市卫生健康委按照全省卫生健康2030目标继续推进应急救助知识普及工作,组织全市卫生工作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工作,争取到2020年将我市应急知识普及覆盖率不低于人口数的5%。
感谢您对市卫生健康委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承办处室:卫生应急处
联 系 人:闫振宇
联系电话:13840413128
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