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卫建议〔2021〕3 号
关于完善区县120急救分站的建议
(第0278号)的答复
赵红代表:
您提出的 “关于完善区县120急救分站的建议”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地区目前急救能力情况
县域地区现有急救车 56 台(其中负压救护车 10 台),目前基本可以满足日常院前医疗急救及传染病转运需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一是急救站点不足,分布不均,部分区域急救网络覆盖不全。二是地区间差别较大,除法库县外,其余“一县一市一区”没有形成急救网络化,导致急救半径过大,呼救后等车时间延长,延误现场急救。三是急救医师短缺。急救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可有效保证急危重症伤病员的抢救与突发事件时紧急医学救援的实施。受院前急救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风险性高、待遇低、执业前景差等因素影响,县域地区急救医生队伍不稳定。
二、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急救体系建设
一是由属地卫健局指导县域地区做好急救网络规划:根据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辽宁省卫健委制定相对应的我省农村地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强调到2025年要建成服务优、覆盖广、效率高的农村急救医疗体系。市卫健委根据沈阳市农村地区实际情况,认真规划完善县(区)级急救中心(站)—中心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三级急救网络,实现农村地区平均急救服务半径10-20公里,由属地卫健局负责逐年推进急救站点建设,于2025年末达到满足急救服务半径要求。二是督导县域地区增加急救车辆数量、种类配置,县(县级市、区)急救中心(站),根据县域人口的300%估算人口基数,按照每3万服务人口1辆的标准配备救护车,其中至少40%为负压救护车,车载急救、通讯装备配置齐全,配置数量缺口,属地卫健局按照每年增加20%原则在2025年末填平补齐。三是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专业人才培养。属地卫健局要根据急救网络规划,合理配置院前医疗急救专业人员,规范开展院前医疗急救专业人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并采取多种手段拓展院前医疗急救医师继续教育形式和内涵,确保院前急救医师满足服务要求,院前医护人员缺口争取在2022年末补齐。完善考核管理。
属地卫健局根据地区急救工作实际,按照目标统筹推进,逐年落实,不断完善县域内院前急救网络,增加急救医师数量以满足服务需求,合理配置急救设备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切实为乡镇百姓提供优质、高效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
三、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急救自救能力
市卫健委通过“美丽乡村”等系列活动,线上课堂等多种形式,带动医疗资源下沉,优秀医师进入村镇为广大农民讲解急救、自救常识,提高广大民居对于急危重症的识别和自救能力。沈阳急救中心每年对数百名乡村医生及社区医生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基层卫生机构应急救助能力。
正如您所说,由于乡镇地理特点及乡镇卫生院实际医疗水平不均衡,农村地区的急救医疗水平尚显不足。市卫健委将农村地区院前急救能力建设纳入到“十四五”规划当中,重点抓好农村地区急救医疗发展不均衡,急救装备不足,急救能力滞后等问题,通过五年不懈努力,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急救能力建设,使农村居民享受到均衡发展的优质、高效的急救医疗服务。
感谢您对社会急救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