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沈阳
【健康知识】流感科普速递
时间:2025年11月21日 来源: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字体: ] 打印

秋冬交替之际,寒意渐袭,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访客”—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与普通的伤风感冒不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来势更猛,症状更重,也更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而今年,我们更需要特别警惕的是占据了主导地位的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

一、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人流感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因其宿主范围广(可感染人、禽、猪等),且变异能力最强,是导致全球季节性流感和流感大流行的元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

流感病毒是一个善变的“伪装者”,它的“善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抗原漂移:这是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小幅、累积性的变异,就像换了一件“新外套”,但还能认出是原来那个人。正因为这种微小的变化,我们身体内之前感染或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可能无法完全识别新的病毒,从而导致每年的季节性流行。H3N2正是甲型流感中“抗原漂移”频率较高的亚型,这给疫苗的精准匹配带来了挑战;

2.抗原转变:这是一种剧烈、根本性的变异,当不同宿主的流感病毒(如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感染同一个细胞并交换基因片段时,可能产生全新的病毒亚型。人群对此普遍缺乏免疫力,极易引发全球大流行。

二、流感症状及传播途径

流感作为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往往很多人同时或先后得病,影响面广,危害性大,蔓延迅速,常呈流行。儿童得了流感全身症状重,可见持续高热、畏寒、头痛、肌肉酸痛、明显疲乏等,而鼻咽部症状相对轻;老年人、孕产妇、肥胖者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而今年的主角H3N2,属于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因其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的不同而命名。它在历史上曾造成过严重的疫情,且以其导致的症状较重、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威胁更大而著称。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主要是通过打喷嚏和咳嗽;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经消化道或结膜途径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免疫力,但维持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主要症状:以高热,头疼,乏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

面对来势汹汹的流感,尤其是今年的甲型H3N2流感,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建立科学的防护观念是关键:

第一道防线,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虽然由于病毒的变异,疫苗无法提供100%的保护,但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以及即使感染了,也能极大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避免住院和死亡。建议每年流感季前(通常在9—10月)及时接种。尤其是上述提到的重点人群,更应优先接种。

第二道防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预防流感具有重要意义。

3.避免与感冒患者密切接触,尽量不要前往拥挤的公共场所,若必须前往之前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4.注意保暖,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保证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得了流感怎么办?

流感属于自限性疾病,在发病3—5天后症状会逐渐缓解并消退。

1.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保证睡眠。

2.治疗的重点是对症治疗:缓解如发烧,咳嗽等流感症状,如持续高热伴神志改变,应及时就医。抗流感病毒治疗常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一般在发病后48小时内服用,疗程5天。

3.避免滥用抗生素:流感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无效,仅在继发细菌感染时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作者:李兴海

来源: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编辑:鹿娟 王双宁

校对:陈泽明

初审:李斌

审核:崔乐文


主办单位: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网站标识码:2101000009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堤西路529-2 联系电话:024-81054073 邮编:110003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465号 辽ICP备18010395号-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