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为何脑血管总是在冬季出问题?
一、冬季脑血管病为什么高发?
气候的变化是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尤其是冬季。
1.气温下降引起的冷刺激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缓,引起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脑血管疾病。
2.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导致血液粘度过高,引起血液流通不畅,血管堵塞。血脂长期沉积,血管内壁会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3.室内外温差大,血管剧烈收缩,使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血液流到狭窄的地方易堵塞血管。尤其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血管较脆弱,弹性降低,血压突然升高易导致脑出血。
运动减少。天气寒冷长期坐着不动,看电视或手机成为生活常态。运动量的减少,势必加重血脂、血糖代谢紊乱,从而损伤血管,加速大、小动脉粥样硬化。
缺乏通风。冬季寒冷会关上门窗,室内缺乏通风时,二手烟、厨房油烟、装修异味等有害气体来不及散发,必然会对中风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增加。
二、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等。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因素和可干预因素。
1.不可干预因素有:年龄、性别、种族、遗传。
2.可干预因素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缺乏体育锻炼、肥胖与超重、睡眠呼吸暂停、饮酒、口服避孕药、药物滥用、绝经后激素治疗、血液高凝状态、抗凝药物治疗和情绪应激等。其中控制高血压病是预防卒中发生的最重要环节。
三、脑血管病如何有效预防?
脑血管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是指脑血管病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筛查及主动控制各种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饮酒等,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者推迟发生的目的。
因此,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脑血管病的关键,如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心情舒畅、良好睡眠等。
1.合理饮食
(1)降低钠盐的摄入。每人每天不超过5克。限量食用烹调油,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
(2)多吃新鲜果蔬。补充膳食纤维和富含各种抗氧化剂包括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做到营养均衡。
(3)适量饮用温开水。稀释血液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睡前请勿喝茶或其他饮料。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4)避免过度进补。冬季有进补习惯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各类炖肉炖汤的进食,容易血脂增高。
2.规律运动
(1)建议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的运动形式根据个人健康和体质确定,考虑进行心脑血管风险评估,全方位考虑运动限度。如选择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轻中度强度的运动,以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为主,避免对抗性的激烈运动。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量做到循序渐进。
(2)调整活动时间。脑卒中的高发时间段为清晨6点到10点,寒冷的冬季早晨更是如此,因此有晨练习惯的人避开这一危险的时间段,可以选择在早上9点至10点或下午时间外出锻炼。
(3)锻炼的时间宜选择阳光充足时,既有利于保暖,又有利于钙质的合成和吸收,促进骨骼系统的健康。
3.健康生活
(1)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吸烟是缺血性卒中的诱发因素之一,长期饮酒可导致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容易诱发出血性脑卒中。肥胖或超重的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宜积极减重。
(2)保证充足的睡眠,睡醒后先别忙着起身,起床过猛容易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发生脑血管意外。建议适当赖会儿床,等完全清醒了再起床。
(3)冬季洗澡时间宜控制在10~20分钟,洗热水澡时间太长容易导致血管供氧不足,引发脑血管意外。
(4)注意保暖,血管在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等做好防护。
(5)自我减压,保持情绪稳定,维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过度疲劳、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是针对发生过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通过寻找脑卒中发病的具体病因,对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治疗,从而达到降低脑卒中复发的目的。
有脑卒中或TIA病史者,应控制相关病因,避免增加脑卒中复发风险。请通过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或其他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脑卒中的病因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积极开展个体化、科学合理的二级预防。
作者:姚广明
来源: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编辑:王宝瑞 黄迪
校对:陈泽明 安妮
初审:耿浴尘
审核:崔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