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暑热终止,秋意渐浓。《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此时白天热、早晚逐渐变凉、昼夜温差大,天地阴气增,阳气减。这里提示大家,处暑节气要注意养阴生津,防秋乏、秋燥。
一、早睡早起,防止秋乏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
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二、饮食清淡,润肺防燥
秋天气候干燥,干冷的空气很容易损伤呼吸道,口燥咽干,造成咳喘。所以,秋天以养肺润肺为主。不要吃姜、辣椒,辛辣的食物,避免加重秋燥,可以多吃一些蜂蜜、百合、莲子,清燥润肺的食物。每天早上起床,可以喝杯温水,或者金银花茶,滋阴润燥,清热解毒。除此之外,还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润肠通便,生津止渴。西瓜过于寒凉,可以改为梨、葡萄等滋阴的水果。
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秋冻也要有节制,气温过低的时候,请及时添加衣物。
四、收敛情绪,平稳心性
处暑时节,万物始肃。天气转凉,草木开始逐渐变黄,触景生情,人的情绪也开始逐渐从昂扬转向低沉。中医讲究秋收冬藏。不仅是身体,这也是精神的保健之法。情绪不要大起大落,收敛自己的脾气,保持安静的心态。可以多看书、练习书法,听听音乐平稳自己的状态。关照内心,修身养性,才能物来顺应,与天地同生。
五、适度运动,调养精神
秋高气爽,登高远望,适度运动,有益身心。 秋天主要润燥,所以要避免体内津液流失,所以切忌大量运动,运动之后大量出汗,对健康有害无益。 秋天天气凉爽,锻炼的时候,穿一些吸汗透气的衣服,可以有效减少伤风感冒。秋季锻炼,以适度为主,身体微微发汗即可。散步、慢跑都是很好的选择。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补水,避免运动消耗之后的喉咙干痒。
六、循序渐进,慢贴秋膘
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漫长的三伏天,冷饮、空调、出汗、睡眠不足,一点点把人的身体掏空。 所以秋天要进补,俗称:贴秋膘。但是,夏天刚过,人的脾胃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秋天进补,要以温补为原则。 骤然进补,只能加剧肠胃负担,造成腹痛、胃病,切忌大鱼大肉,过度油腻。可以多吃一些鸡蛋、瘦肉、牛奶,搭配莲子、山药,可以起到很好的进补作用。
作者:李研
来源: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编辑:王双宁
校对:邢宇新 陈泽明
初审:梁煊
审核:崔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