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职业性尘肺病?
职业性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沉积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不可逆转,一旦发病,终生无法治愈,死亡率高达22%。是目前我国职业病所占比例最大的疾病。
二、哪些群体易患职业性尘肺病?
矿山开采: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开采,是产生职业性粉尘病的主要工作场所,主要作业工种是凿岩工、爆破工、支柱工、运输工。
机械制造:金属铸件制造过程中的铸造配砂、混砂、成型、铸件的清砂、喷砂和电焊作业等,主要作业工种是配砂工、造型工、铸件清理工、电焊工。
金属冶炼:矿石装卸、炼钢铸模、锰铁铸锭、氧化铝烧结等,主要作业工种是烧结工、高炉运装工。
建材行业:如耐火材料、石英砂、陶瓷、玻璃、石材、水泥生产中的开采、破碎、碾磨、筛选、拌料等,石棉的开采、运输以及石棉制品的加工制造,主要作业工种是耐火材料粉碎工、防水材料包装工、陶瓷成型工。
三、尘肺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是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咳嗽、咳痰、胸痛、呼吸苦难,此外还有喘息、咯血等症状。早期尘肺病人咳嗽不明显,但随着病程的进展,咳嗽可明显加重。特别是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或合并肺部感染者,咳嗽可非常严重。吸烟病人咳嗽较不吸烟者明显。
四、怎样预防尘肺病?
尘肺病预防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防止有害粉尘的吸入,只要措施得当,尘肺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为了消除粉尘危害,保护粉尘作业人员的健康,防止尘肺的发生,目前我国科学地总结出了综合防尘八字方针,即“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生产技术措施: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分别采取密闭、通风、湿式作业等防尘技术措施,降低生产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2.个人防护措施:生产现场的作业人员加强个人防护,应佩戴防尘口罩,必要时采用送风或防尘头盔。
3.组织管理措施: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和健全防尘工作的规章制度,定期督促检查;进行必要的卫生宣教,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4.医疗保健措施:为发现粉尘作业职业禁忌证和尽早发现尘肺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要求,对从事接触粉尘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粉尘作业的职业禁忌症:
(1)活动性肺结核;
(2)慢性阻塞性肺病;
(3)慢性间质性肺病;
(4)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本期作者】
丁悦,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治医师。
编辑:陈泽明 冯 雪 审核:徐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