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耳鸣的病因有哪些?
耳鸣的病因比较复杂,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1.耳源性疾病(即与耳部疾病相关)。这种情况往往伴有听力下降,如由耳毒性药物中毒(庆大霉素等氨基糖代类抗生素)、病毒感染、内耳供血不足等引起。可以将耳鸣的原因归纳为下面几个方面:
耳部本身的疾病,包括外耳疾病: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异物等,中耳的急慢性炎症、鼓膜穿孔、耳硬化症及内耳的美尼尔氏综合症、听神经瘤,都能引起耳鸣。
血管性疾病也会发生耳鸣,如颈静脉球体瘤、耳内小血管扩张,血管畸形、血管瘤等,来自静脉的耳鸣多为嘈杂声,来自动脉的耳鸣与脉搏的搏动相一致。
另外,过量使用了对耳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或卡那霉素等,也可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且耳鸣比听力下降出现得早。
2、全身性疾病也常常会引起耳鸣:临床可以引起耳鸣的常见病因有因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的内耳动脉硬化,颈椎病、颈动脉斑块等引起的内耳供血不良,还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精神心理因素也常常引起耳鸣的发作,而且这些原因造成的耳鸣往往持续时间长,声音大,对患者造成的困扰严重 。青少年因为学业压力大,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过于紧张,耳鸣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
二、如何控制耳鸣?
治愈耳鸣的前提是治疗引起耳鸣的原发病因以及继发症状。由于原发疾病多种多样, 因此目前尚没有统一固定的耳鸣治疗模式。很多情况下找到原发病,并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后, 不用特殊治疗, 耳鸣也能够得到控制。如果通过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后仍然有耳鸣, 或者无法找到原发疾病, 则需要对耳鸣进行分析后对症治疗, 治疗的目的并不要求一定使耳鸣消失,使患者的工作生活不受耳鸣的干扰即算治愈。对于耳鸣患者,首先要查明究竟属于哪种原因引起,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1.因耳部疾病而引起的耳鸣要积极治疗耳部原发疾病。通常外耳、中耳的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治疗而治愈。而内耳的疾病不易治愈。
2.如果是因为使用了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或“卡那霉素”等而出现耳鸣,应及时停药,并采取有力的医疗措施,如营养神经、高压氧等治疗,以期消除耳鸣,恢复听力。
3.过度疲劳及睡眠不足者应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睡眠,并保证睡眠质量;情绪紧张焦虑者要使思想放松,调节情绪,必要时可去心理门诊就诊,服用一些抗焦虑及镇静安眠药。
4.有全身基础疾病者要同时进行治疗,如高血压病人应系统规范的进行降压治疗,糖尿病人应积极控制血糖,颈椎病引起的耳鸣, 积极进行颈椎病的治疗。贫血病人要纠正贫血,营养不良或偏食者要注意补充营养成分等。
三、预防和减少耳鸣的有效手段
平时的科学饮食是预防和减少耳鸣的有效手段,耳鸣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1.可以适当吃有活血作用的食物。活血化瘀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黏稠度,有利于保持耳部小血管的正常微循环。可常食用黑木耳、韭菜、刺五加等食物。
2.养成喝牛奶的习惯。牛奶中几乎含所有已知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这些都对防治耳鸣有帮助。
3.适当减少脂肪的摄入。大量摄入脂类食物,会使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大,引起动脉硬化。内耳对供血障碍最敏感。应适当吃动物内脏、肥肉、奶油、蛋黄、鱼子酱、油炸食物等富含脂类的食物,不建议长期食用此类食物。
4.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缺铁易使红细胞变硬,运输氧的能力降低,耳部养分供给不足,可使听觉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耳鸣发生。含铁丰富的食物包括猪肝、牛肉、猪肉、鸡肝、猪肾、鸡血、大豆、蛋黄、木耳等,建议适当多食用。
5.多食含锌的食物。耳蜗内锌的含量大大高于其他器官。锌的缺乏会影响耳蜗的功能,导致耳鸣及听力减退。含锌的食物包括牡蛎、鲱鱼、虾皮、紫菜、鱼粉、芝麻、花生、猪肝、豆类等,建议适当多食用。
【本期专家】
唐桥斐,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辽宁省退役军人总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编辑:陈泽明 冯 雪 审核:徐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