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讲一个病例:邓某,男,65岁,因“右腰腹部胀痛不适2年,发热10天”入院,既往健康,2年来患者间断出现右腰腹部疼痛,每次持续时间不长,疼痛可忍受,并未在意,入院前10天出现高热,体温最高达40℃,在当地医院保守治疗无效,转入我院。入院后影像检查提示“右肾铸型结石,右肾积水”,尿常规化验检查提示感染性结石。急诊予以右肾造瘘,引流出脓尿,其后继续抗炎等保守治疗,感染控制后,二期行右侧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后病情得以恢复稳定。
误区:以为不疼了就可以不治了。这是不对的,结石患者不痛,并不等于结石不存在了。很多时候是因为结石卡住不动了,因而患者感觉不到痛了。但是,由于结石堵住尿路,很容易造成肾积水,甚至肾积脓,导致肾功能损伤。而肾功能一旦造成严重损伤,是不可逆转的。
肾及输尿管结石造成肾积水及肾功能损害
因此,泌尿系结石特别是输尿管结石的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如果小结石没有从肾内下移至输尿管,即使不痛,也需要每隔3~6个月检查一次。上述这位老汉就是没有疼痛就不看病,延误病情,如果再耽误下去,就会有生命危险。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种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方法——经皮肾镜取石术,英文简称PCNL,老百姓也称之为“打孔取石”。
20世纪40年代国外用内窥镜肾造瘘来取出开放手术后残留的结石。
20世纪50年代Goodwin利用穿刺针行经皮肾穿刺治疗肾积水。
20世纪70年代Fernström经皮肾镜取石成功。此后,经皮肾镜开始应用于治疗肾结石。
20世纪80年代将该技术命名为“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以及碎石技术的应用,PCNL得以完善和发展。 Whitfield完成第一例经皮肾镜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内切开术,扩大了经皮肾镜的应用范围。
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关键在于经皮肾盂通路的建立,过去受器械的限制,要求建立F26(直径约9mm)甚至更大的通路,损伤大,出血多,失败率也较高。现在,只需建立F16~20(直径约7mm)的微通道甚至超微通道就可完成,减小了对肾脏的创伤,降低了手术合并症,提高了治疗效果。以往都在X线透视下操作,对术者身体有一定损害。目前在B超定位下进行穿刺,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又避免了术者受放射性损伤的危害。近年来超微通道、GPS定位及可视肾镜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方便了术者,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我院柳青副院长带领的泌尿外科团队,在复杂感染性肾结石诊治方面不断探索,开创了肾盂内压监测和预制通道技术监测及治疗此类肾结石,得到业内人士肯定,确立了在东北地区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是经皮肾镜的适应症。下列几种要首选经皮肾镜:
1.大于2.0cm肾结石,尤其是铸型结石;1.5cm以上输尿管上段结石;
2.复杂肾结石、有症状的肾盏憩室结石、肾内型肾盂合并连接部狭窄的结石等;
3.胱氨酸结石、ESWL无效的一水草酸钙结石。
与开放性手术相同:
1.未纠正的全身出血性疾病。
2.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者,需停药2周。
3.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
4.未纠正的糖尿病、高血压病者。
5.脊柱畸形(后凸或侧弯)、极度肥胖(腹部皮肤距肾脏>20cm)、不能耐受俯卧位者等为相对禁忌症。
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切口:1-2CM
传统开放手术:12-20CM
经皮肾镜取石术只是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中的一种微创技术,得了泌尿系结石,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到正规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多听听专业医生的专业意见,较早地合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