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过敏日”。这是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联合各国变态反应机构共同发起的对抗过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议,旨在通过增强全民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共同来预防和控制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已经占到普通人群的1/4,仅在我国就有两亿多人患病,而且还在逐年增高。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哮喘门诊主任孙彤提醒朋友们,认识过敏,增强全民对疾病的认识,共同应对过敏性疾病至关重要。
一说起过敏,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吃了鱼虾、海鲜等食物后皮肤起风疙瘩,涂了某些化妆品之后皮肤发红、起皮疹等等,其实事实要复杂得多,也许上述的现象只是过敏性疾病在皮肤的一些表现。过敏反应是指当机体对外来物质通过呼吸、饮食、注射或接触等各种途径接受某种过敏原刺激后引发的一种不正常的免疫反应。
过敏是全身性疾病。累及到呼吸道可引起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鼻窦炎等;累及到眼粘膜可引起过敏性结膜炎;累及到皮肤可引起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血管性水肿等皮肤疾病;累及到消化道可发生过敏性胃肠炎等;此外还有药物过敏,严重的会发生过敏性休克等。
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遗传和环境因素。过敏性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父母有一个有过敏性疾病,下一代患病率是普通人的2倍;如果父母都过敏,下一代患病率就是普通人的4倍;同时所处环境对过敏性疾病也有很大影响,生活中消毒、打疫苗,还有杀虫剂、抗生素用得多,降低了人体抗感染的能力。另外,室内装修复杂,宠物、花粉、霉菌等过敏原的大量接触,都会增加过敏疾病的发病率。
过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比如最常见的食物过敏,会引起皮疹、水肿、腹痛、腹泻等;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运动引起的食物过敏,叫做“食物依赖运动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最常见的食物就是小麦,海鲜和蔬菜也有可能。运动和过敏食物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单纯吃面不得过敏,单纯运动也不得过敏,但吃了面以后再运动就过敏了),只有进食过敏食物之后3小时(最长6小时)内运动才会发病。再有就是比较常见的过敏性鼻炎,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也到了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典型的症状是鼻痒、鼻塞、流清鼻涕、打喷嚏,严重的鼻炎甚至可以导致嗅觉失灵;还会有流泪,眼睛、耳朵、硬腭等多处发痒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过敏性鼻炎如果得不到控制还有65%左右的患者会发展成过敏性哮喘,甚至会危及生命。
过敏性疾病最开始容易被忽视,随着病程的进展,会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首先要提高对过敏性疾病的识别,增加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过敏性疾病在机体的不同部位会反映出不同的症状,比如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哮喘、长湿疹、拉肚子,要想到是不是过敏引起的。其次是通过过敏原的检测来识别,因为对于过敏性疾病来说,寻找过敏原是治病的基础,如果没有找到引起过敏的真正原因,很多过敏性疾病患者只能对症治疗,而无法进行真正的对因治疗,也就无法从环境上进行针对性地防护,从而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发生过敏性疾病时,尽量到专科医院、专科门诊进行诊断治疗,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不要盲目自行处置,以免贻误病情。对于某些无法完全避免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真菌等,可以进行脱敏治疗,因为脱敏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唯一可以影响变态反应性疾病基础进程的对因疗法”,可以减轻很多过敏原引起的过敏症状,预防新发的过敏原,对于儿童而言还可以预防过敏性鼻炎发展为过敏性哮喘。
虽然过敏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但仍然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我们能正确地认识它,并且积极预防,配合治疗,就一定能够达到临床控制、预防复发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