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英文名:Omicron,编号:B.1.1.529),2019新型冠状病毒变种。最早于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首次检测到。2021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第五种“关切变异株”,取名希腊字母Omicron(奥密克戎)变异株。11月29日,世卫组织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全球总体风险评估为“非常高”,可能在世界广泛传播。奥密克戎感染的病例间代间距平均为3天,比德尔塔变异株的4天左右进一步缩短,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能力约是德尔塔变异株的2倍,传播能力更强。奥密克戎感染的症状不典型,传播过程更为隐蔽。
一、WHO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建议
WHO建议各国加强新冠病毒的监测、报告与研究工作,采取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阻断病毒传播;建议个人采取的有效预防感染措施包括公共场所至少保持1米距离、佩戴口罩、开窗通风、保持手清洁、对着肘部或纸巾咳嗽或打喷嚏、接种疫苗等,同时避免去通风不良或拥挤的地方。所有变异株都可能导致重症或死亡,因此预防病毒传播始终是关键,新冠疫苗对减少重症和死亡仍然有效。
二、面对新出现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公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需要注意哪些?
1.戴口罩仍然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样适用。即使已经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接种加强针的情况下,也同样需要在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佩戴口罩。此外,还要勤洗手和做好室内通风。
2.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在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例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等症状出现时,及时监测体温,主动就诊。
3.减少非必要出入境。应尽量减少前往高风险地区,并加强旅行途中的个人防护,降低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机会。
三、防疫误区
1.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是温和的,有人称它是“大号流感”。从专业上说,现在不能说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大号流感”,它仍然是有危害的,特别是对庞大的14亿人口是有危害的。
2.国际上有一些国家已经放松甚至是躺平,有人认为他们做了,我国应该跟着做。不同国家的基础不一样,防控理念不一样。中国的防控理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会通过被动的免疫来获取人群免疫水平提升。恰恰是要争取通过主动的免疫和能力的提升来战胜疾病、减少感染。
3.大家忽视了新冠肺炎病毒的变异是它非常重要的特征,谁也不能保证奥密克戎株就是最后的一个变异株。所以,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坚持现在的总策略和总方针不动摇。
四、沈阳市疾控中心倡议
新冠肺炎疫情当前,我们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也都是战斗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理解并遵守“少外出、不聚集”的倡议要求,这不仅是对自己的生命健康安全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是对正常生活环境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虽然有些地方出现本土确诊病例,但都在可控范围之内,我们不必过于恐慌,但也绝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置身事外。落实“少外出、不聚集”等倡议要求,需要更多人自觉行动起来,克服麻痹、侥幸心理,理性、清醒地认识疫情,科学、审慎地防控疫情。“少外出、不聚集”也许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但不便只是暂时的,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长久的方便不就后就会到来。
疫情防控的成功,从来都离不开大家的积极配合。相信绝大多数人能够理解、遵守并执行“少外出、不聚集”的要求。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为阻断疫情传播增添力量,我们必将筑起一道保护自己、惠及他人的生命防线,坚决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
【本期作者】
陈会杰,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副所长,从事疟疾、布病及新冠等传染病防控工作。
编辑:冯 雪 朱天乐 审核:徐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