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10日为 “世界预防自杀日”,为了让公众对自杀引起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呼吁各国政府、预防自杀协会和机构、当地社区、医务工作者以及志愿者们,加入到当天的各项地方性行动中,共同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重要性以及降低自杀率的意识。
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学生居家学习,家长孩子共处的时间增多,“母慈子孝”的温馨变成了“鸡飞狗跳”的暴躁,抑郁焦虑的情绪在悄悄蔓延,尤其是中小学生、年轻人,为了一次考试成绩、为了父母不让玩游戏、为了老师几句不当的言语,花一样的生命说陨落就陨落了……
前几天接到一个女生的电话说:“我的好表妹,今年18岁,高考没考好,觉得无脸见人,夜里坐在18楼的窗台上望天儿、自己用刀划胳膊,我想帮帮她,我该怎么做……?”经常会接到类似的电话,想帮助他人摆脱自杀想法甚至行为的,以下有几方面建议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七做:
(1)让她(他)感受到您的镇静、倾听、关心、理解和尊重;
(2)认真对待,评估她(他)想自杀的危险程度:询问她是否有过自杀计划、自杀行为;
(3)引导她(他)远离自杀工具或场所;
(4)帮助她(他)寻找自杀之外其它的解决办法;
(5)采取行动,告诉他人,寻求支持和帮助。如:她(他)的家人、朋友、同事;社会、宗教团体;沈阳市心理咨询热线024-89606699;精神心理专家等给予帮助;
(6)与她(他)持续地保持(如通话状态)联系,拖延实施自杀的时间,达成不采取自杀行为的协议;
(7)如果危险性高,安排有人始终陪伴他,记住:旁边有人她(他)就难死成。
七不要做:
(1)不要忽视问题的严重性;
(2)不要表现出震惊或惊恐;
(3)不要给予虚假的承诺;没有根据地说一切都会好的;
(4)不要刺激她(他)去自杀,如说“光听您说死,没看您死,您死一个我看看”诸如此类的话;
(5)不要认为她(他)的问题微不足道;
(6)不要发誓保守秘密,因为需要您告诉她(他)的家人;
(7)不要让她(他)独自呆着。
要记住七个关键点:
(1)问问她(他)发生了什么,让她(他)此时觉得生不如死,想自杀?
(2)她(他)是如何看待这些的?
(3)通过自杀能够达到什么目的?
(4)她(他)留恋或看着什么让她(他)能够坚持到现在?
(5)启发她(他),引导她(他)反思:自杀真的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吗?
(6)与她(他)一起开始针对问题去行动而非自杀,会体验到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7)根据具体精神和躯体疾病诊断,陪她(他)到医院给予相应治疗和处理。
当然,作为提供帮助的人,也要及时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自我减压:
(1)要照顾好自己;
(2)可以跟您的同事、好朋友说说一下您的紧张、您的震惊;
(3)如果还有一些惶恐不安,必要时给热线打电话,如沈阳市心理咨询热线024-89606699寻求专业帮助。
当前社会正值转型时期,信息膨胀,经济和生活变化急剧,升学就业的激烈竞争,劳动工作的不断重新组合,以及价值观念的嬗变,各种生活事件都可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只能直面现实,帮助、引导青少年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完善自我,以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迎接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
【本期专家】
王会秋,沈阳市安宁医院精神康复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心理治疗师。擅长综合运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沙盘游戏疗法、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等技术进行个体心理、家庭及团体治疗等。
编辑:冯 雪 朱天乐 审核:徐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