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的温度,体现在每一次耐心的沟通,也蕴含在每一份清晰的文书里。近日,新民市人民医院启动“说患者听得懂的话、写群众看得清的字”主题活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系统优化服务流程,推动医疗服务在专业精准的基础上更添人文温度。
通俗讲解,让病情沟通更易懂
医院积极倡导医务人员在问诊、宣教过程中,多用生活化语言、少用生僻术语,借助比喻、举例等方式,将复杂病情转化为患者容易理解的内容。面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医护人员主动放缓语速、重复关键信息,实现“因人施策”的沟通方式,让信息传递更到位,患者就医更安心。

清晰书写,让医疗文书更贴心
为解决群众“看不懂病历”的困扰,医院在病历书写、知情同意等环节增设通俗化注释,将专业风险说明转化为通俗语言,避免因表述不清引发误解。出院指导也力求具体可行,让患者“拿到就能用,照着就能做”,使医疗文书真正成为实用的“健康指南”。

细节优化,让全程服务更省心
聚焦群众实际需求,医院对院内导引系统进行全面升级,补充通俗化科室说明,增设彩色指引线,并以“短句+图示”形式呈现医保与就诊信息。此外,导诊台、护士站均配备老花镜、大字版指南,志愿服务队也全程提供口语化引导,助力患者尤其是老年群体顺畅完成全流程就医。

从一句耐心的解释,到一份清晰的告知,再到一项便利的服务,新民市人民医院正以务实举措推动医患沟通“零距离”。未来,医院将持续推进服务人性化、沟通通俗化,让医疗更有温度,让群众就医更暖心、更放心。
〔编后:于细微处见真情〕
一纸病历,几句叮咛,看似寻常,却是连接医患、传递信任的重要桥梁。新民市人民医院开展的这场主题活动,没有宏大的叙事,却切中了当前医疗服务中最普遍、最真切的患者诉求。
“说患者听得懂的话”,背后是放下身段的共情与耐心;“写群众看得清的字”,体现的是将患者置于心上的负责与尊重。当专业的医疗知识不再是横亘在患者面前的高墙,当冰冷的文书变成了有温度的“健康指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服务流程的优化,更是医疗服务理念的回归与人文关怀的复苏。
这项工作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可复制性”。它不需要高精尖的技术投入,其核心在于一颗“以患者为中心”的真心。一个贴切的比喻、一行清晰的书写、一条颜色的指引、一次耐心的搀扶,这些细微之处的改善,汇聚起来便是医患之间信任的暖流。
我们希望,这样的“细微之处”能够成为更多医疗机构的自觉追求。当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能从“听懂一句话”、“看清一个字”这样的小事做起,医患同心就不再是一句口号,而将成为医疗高质量发展中最动人的风景。
作者:王瑞
来源:新民市卫生健康局
编辑:詹丽颖 车嘉怡
校对:陈泽明
初审:王丁
审核:崔乐文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