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基层信息
“想要精准判断,进血管里细看”——沈阳四院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 技术精准破解脑血管危机
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来源: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字体: ] 打印

中风(脑卒中)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 “头号杀手” 之一,其中约 15% 的缺血性中风都和颈动脉变窄或堵死有关。对付这种危险的血管病变,精准判断病情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第一步。目前:常用的颈部超声、CT 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虽然能清楚看到血管 “窄了多少”,但要判断该选哪种治疗方案、术后恢复好不好,这些检查就有点 “力不从心” 了。

为解决这个临床难题,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引入了国际前沿的 “血管内超声(IVUS)” 技术——相当于把一个微型超声探头直接送到颈动脉里面,既能看清血管里斑块的性质,又能精准测量狭窄程度,给手术方案和术后康复提供了实打实的帮助。最近,受益于这项技术的王大爷就顺利康复出院了。

王大爷因头晕到医院就诊。头部CTA显示他的头颈部动脉多发硬化、管腔不同程度变窄,左侧颈动脉关键部位重度狭窄,右侧颈动脉完全堵死,双侧椎动脉开口也严重变窄。为了寻求更有效的治疗,王大爷和家属决定接受神经介入治疗。

神经内科介入团队联合多学科专家反复讨论后,制定了详细方案:先从股动脉进行脑血管造影(DSA)进一步评估,必要时在全身麻醉下给左侧颈动脉C1段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手术。造影结果显示:王大爷左侧颈动脉狭窄处不仅有多处斑块,最窄处狭窄率约90%。疑似形成了血栓,情况比预想的更复杂。

为了搞清楚斑块性质、有没有破裂风险,同时精准判断是否需要放支架,医生和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术中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结果发现:狭窄处的斑块大多是相对稳定的纤维斑块,少量像石头一样硬的钙化斑块长在近端,更棘手的是,颈动脉狭窄的部位清晰可见因血管内皮薄弱形成的夹层,血管破裂及血栓风险翻倍。

血管内超声精准测量后最窄处狭窄率约 82.8%。根据医学指南,颈动脉狭窄超过 70% 就建议植入支架。医生随即为患者植入了一枚合适尺寸的支架,既解决了血管夹层的问题,又打通了狭窄的血管。支架放好后,医生再次用 IVUS “验收”,确认支架全程贴紧血管壁、完全覆盖斑块,没有出现新的夹层或斑块破碎的情况。术后王大爷顺利苏醒,身体检查一切正常,很快就安返病房。

IVUS 技术的应用,不仅弥补了传统造影的不足,更让脑血管介入治疗变得精准又安全。

科普小贴士:血管里的 “探路神器” IVUS,你了解吗?

何为血管内超声(IVUS)?

血管内超声(IVUS)是一种以导管为基础的系统,通过导管技术将微型超声探头送入血管腔内,通过声波扫描和反射,从而提供管腔内影像,显示管壁的厚度、大小和形状等,测量血管腔面积,辨认病变情况。

血管内超声(IVUS)的优势是什么?

“火眼金睛”看斑块:清楚显示管腔轮廓和管壁病变,不受血管弯曲、重叠的影响,有助于精准明确管腔内结构和斑块性质(钙化?脂质?纤维?)。

“精准测量”定方案:在血管内部直接测量狭窄程度、血管真实直径和病变长度,从而为选择最合适的支架型号及球囊大小等提供精准数据。

“明察秋毫”优结果:在支架植入后,IVUS可以立即评估支架的贴壁情况是否良好、扩张是否充分,及时发现传统DSA无法看到的潜在问题,从而极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长期安全性,有效降低术后再狭窄风险。

沈阳市四院神经内科卒中中心绿色通道和神经介入团队24小时随时待命,用前沿技术守护每一条“生命通路”!

作者:隋轶

来源: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编辑:李鹤

校对:陈泽明

初审:曾宪东

审核:崔乐文


主办单位: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网站标识码:2101000009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堤西路529-2 联系电话:024-81054073 邮编:110003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465号 辽ICP备18010395号-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