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圆,万家灯火。就在沈阳这座城市沉浸在团圆的温馨中时,七十岁的孙大爷却在朋友家中突然胸口剧痛、头晕不止,全身湿冷,意识模糊。那一刻,他握住的不是茶杯,而是逼近生命的悬崖。
孙大爷曾因陈旧性心肌梗死屡次就医,心脏状况堪忧,冠脉造影结果更是触目惊心:左主干合并三支血管病变,属于严重冠心病。医生曾建议他做心脏搭桥,可他始终犹豫,只靠药物维持。没想到,这个中秋,命运没有给他更多选择。
120的鸣响划破夜空,孙大爷被紧急送至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房的范莎莎医生快步迎上,监护、补液、升压、抗血小板……一夜奋战,监护仪上的数字渐渐稳住,但家属眼中的忧虑却未散去:“血管还没通,下一次发作,我们还能不能这么幸运?”
那一夜,无人入眠。
清晨,心血管内科二病房的张学民主任带领团队站上第一线。冠脉造影的屏幕前,气氛凝重——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多处重度狭窄,有的甚至完全闭塞。这是心脏手术中最高风险的“禁区”,每一次操作,都如履薄冰。
尽管搭桥手术是医学上的首选,但孙大爷和家人再三考虑后,坚定地选择了介入治疗。信任,在这一刻重如千钧。
“我们陪您一起闯。”张学民主任和张岩主任医师交换了一个眼神,毅然走上手术台。
无影灯下,导管在纤细的血管中穿行。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手术室里只有仪器规律的滴答声。三小时,仿佛被拉长成一场与死神的漫长拔河。终于,闭塞的血管被成功开通,血流恢复,心脏重新有力地跳动起来。
“手术顺利,老人平稳。”
门开那一刻,孙大爷的家人热泪盈眶。他们紧握医生的手,声音哽咽:“这团圆的日子,你们没有回家,却为我们守住了家……”
在这个本应团聚的节日里,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房的医护人员,用三小时的奋战,换回了一个家庭的完整。他们不仅是无影灯下的守护者,更是用专业与热忱,为无数“孙大爷”点亮生命希望的——真心英雄。
作者:于宁
来源: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都雪娇 姚忠辰
校对:陈泽明
初审:马洁
审核:崔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