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党建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民生信息
2018年医政工作回顾
来源:医政医管处 2019-01-23

2018年沈阳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始终围绕国家“十三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要求,结合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现将沈阳市医政医管处2018年工作进行汇报:

一、2018年上半年工作回顾

1.市卫生计生委推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市儿童医院和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4家医疗机构为沈阳市小儿气管异物救治医院。

2.构建胸痛中心:我市经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为沈阳军区总医院胸痛中心。辽宁省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正在国家认证过程中。

3.形成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网络:确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为省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沈阳市妇婴医院为市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辽中区人民医院、苏家屯区妇婴医院为县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为市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沈阳市儿童医院为市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4.开展沈阳市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调研工作,全部完成建档并开展救治。

5.扩大“沈阳市卒中急救地图”,召开第二批“沈阳市急性脑卒中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新闻发布会”,确定我市第二批急性脑卒中医疗救治定点医院45家。

6.沈阳市卫计委举办《沈阳市护理技能竞赛》,全市44家医疗机构,总计880名护士报名参赛。提高了全市护士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

7.沈阳市卫计委隆重举行纪念“5.12”护士节暨表彰大会。    

8.制定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医疗机构可以采取多种渠道(比如面对面预约、电话预约、新信息技术预约、网站预约等)、开放号源、提前预约、分时段就诊的预约诊疗服务方式,执行“预约优先”制度,有效的解决老百姓看病难,专家号源紧张,候诊时间长等问题,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9.以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为依托,召开全市行风大会。

10.开展全市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注册工作,四月底超额完成改革任务。    

二、2018年下半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是继续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以推动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向分级诊疗过渡。

二是发挥对口支援优势,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以县级医院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为支援重点,制定细化、量化、可考核、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对口支援阶段性目标和总目标。

(二)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深入加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临床、护理、公共卫生三类专科以人才、技术、科研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积极实施日常业务和科研工作情况的考核和动态管理。继续开展临床特色专科建设,鼓励和推动国家、省级重点专科申报与建设。  

(三)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是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巩固前3年成果,建立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管理、落实核心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5项制度,落实10项行动计划。

二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重点加强关键部门、关键科室、关键环节、关键岗位的过程质控和终末质控。加强全市临床用血网络建设管理,建全和完善临床应急供血保障机制。规范各区、县(市)医疗机构输血管理工作,加强中心储血室监管职能。2018年增设西中街步行街、铁西兴华街等繁华地段2-4个固定献血屋,继续做好全省血筛核酸集中检测工作。加强麻醉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三是完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加强医疗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急救绿色通道系统的建设,加快院前急救专业化进程。建立并实施急诊、急救医师培训、考核制度。

(四)深入推进开展大病集中救治工作完善救治工作制度和流程,积极做好与政府、民政、扶贫、医保部门的沟通,降低患者实际自付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