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科普
【全国心力衰竭日】心健康 心生活
时间:2025年11月26日 来源: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字体: ] 打印

11月26日是第11个“全国心力衰竭日”,今年的主题是“知心之力、共驭心衰”。旨在提高全民对心力衰竭的认知和关注,促进早诊早治。‌

提到“心脏疾病”,很多人首先想到心梗、冠心病,却容易忽略心力衰竭这一“沉默的健康杀手”。当心脏因长期负荷过重、心肌受损等原因,无法像正常“泵机”一样将血液输送到全身时,心衰便会悄然降临。患者常出现乏力、下肢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11月26日是“全国心力衰竭日”。让我们一起认识心衰,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认识“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俗称心衰。心衰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心脏如同一台水泵,不间断地把血液运送到全身,输送营养和代谢废物。当“水泵”出现功能障碍的时候,会累及全身各个器官,随之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因此,防止心衰,早诊早治是关键!冬季是心衰的高发季节,更需要加强日常防范。

二、心衰的预警信号

心衰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两类。 常见的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乏力少尿,下肢水肿等。当出现这些典型症状时,需加以警惕,及时去医院就诊。

1.呼吸困难。这是心衰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病情较轻的患者仅仅于较重的体力劳动时发生呼吸困难,休息后很快消失。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轻度体力劳动即感到呼吸困难,严重者在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另一种表现,患者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病情轻的患者坐起后几分钟症状消失,严重的患者可持续不缓解,甚至出现呼吸窘迫和口唇紫绀。

2.咳嗽和咳痰。处于平卧位时咳嗽症状较重,当变成坐位或立位时症状缓解,并且常在夜间发作。 常伴有白色黏痰或泡沫痰,严重时可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痰。

3.水肿、尿少。与肾脏引起的水肿不同,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肿多见于身体下垂部位,如脚和脚踝。卧床不起的患者往往表现在腰部、背部和尾骨周围。按压时可出现凹陷,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水肿。心功能减退后,心排血量降低,全身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不足,导致患者总尿量减少,而夜间尿量相对增多。

4.其他。心力衰竭病人还会出现一些不典型的表现,比如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失眠、心慌等。重度心力衰竭导致大脑缺氧,病人也会出现嗜睡、头晕、眼前发黑、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

三、心衰的日常护理

心力衰竭患者需积极治疗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等,科学用药并规律复查,以阻止或延缓心肌损害。同时,在日常护理方面要格外留意。

1.充分休息。患者必须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休息时可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以减轻心脏负担,缓解呼吸困难。

2.舒适环境。保持居住环境安静、整洁、舒适。这样可以减少因过热或过冷而增加心脏负担的风险。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但要注意避免患者直接吹风,防止感冒等呼吸道感染。

3.饮食控制。宜低热量、易消化、少食多餐,每餐不宜过饱,限制钠盐的摄入。戒烟酒,吸烟是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显著降低心衰风险;过量饮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25g,女性超过15g)会导致心律失常、心脏肥大等问题。合理饮食,减轻体重可改善心脏健康。

4.合理运动。适当运动可以提高心脏的耐受性,降低心脏病发生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活动量以不感到劳累、不出现呼吸困难为宜(如步行、太极拳等),活动时如有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症状应该停止活动并休息。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

目前心衰尚无法治愈,临床上对于心衰的治疗主要以控制临床症状、预防加重或恶化、减少再住院、降低死亡率。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家人和朋友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心衰患者应终身按照医嘱剂量用药。切记不可随意停药,以防心衰控制不佳、反复发作。

作者:弥少文 闫钰

来源: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编辑:柴杨 王玉苗

校对:陈泽明

初审:李勤

审核:崔乐文


主办单位: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网站标识码:2101000009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堤西路529-2 联系电话:024-81054073 邮编:110003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465号 辽ICP备18010395号-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