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做家务、玩手机……双手每天承担大量工作,出现酸痛、麻木很常见。但如果这些不适感反复出现,甚至影响拿东西、拧瓶盖等动作,可能不只是“累了”,而是手部疾病发出的信号。在沈阳市骨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门诊中统计发现,以下3种手部问题尤为高发,帮你快速识别和应对。
一、腱鞘炎:手指“卡住”动不了?可能是肌腱在“发炎”
1.为什么会得腱鞘炎?手指肌腱外有层“腱鞘”,像“保护套”一样减少摩擦。长期重复手指动作(如玩手机、织毛衣、打电脑),会让肌腱和腱鞘反复摩擦,引发炎症、增厚,导致肌腱“卡”在腱鞘里,俗称“弹响指”“扳机指”。

2.有这些信号要警惕!
手指弯曲或伸直时疼,尤其早晨起床后,活动几下才缓解。
手指活动时有“弹响”,严重时手指“卡住”,需要用另一只手掰才能伸直或弯曲。
手掌靠近手指的关节处,能摸到小鼓包,按压会疼。
3.得了腱鞘炎怎么办?
轻度:减少手指活动,避免着凉,外用消炎镇痛药膏;避免用力按揉发炎部位。
中度:封闭治疗,多数人1-2次就能缓解。
重度:若注射无效或手指反复卡住,需小手术切开增厚的腱鞘,让肌腱正常滑动。
二、腕管综合征:“鼠标手”不只是“累的”,可能是神经在“求救”
1.为什么会得腕管综合征?手腕处有个由腕骨和韧带围成的“腕管”,里面走行着控制手指感觉和活动的正中神经。长期重复手腕动作(如打字、搬抬重物),会让腕管内压力升高,挤压正中神经,引发症状。

2.有这些信号要警惕!
早期: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一半出现麻木疼痛,尤其夜间可麻醒,甩动或按摩手腕后症状可暂时缓解。
中期:白天也频繁麻木、疼痛,握东西无力(比如拿不稳东西)。
晚期:手掌“大鱼际肌”(拇指下方肌肉)萎缩,无法做精细活动,可能留下永久性神经损伤。
3.得了腕管综合征怎么办?
轻度:减少腕部活动,外用消炎镇痛药膏。
中度:口服神经营养药(如甲钴胺)。
重度:若肌肉萎缩或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解除神经压迫。
三、类风湿关节炎:不只是关节疼,可能是“全身免疫问题”
1.为什么会得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关节滑膜,导致滑膜发炎、增生,破坏关节软骨和骨骼,手部小关节最易受累。

2.有这些信号要警惕!
对称性疼痛:双手同一部位关节(如双手食指关节)同时疼、肿,早晨起床后关节僵硬超过1小时(“晨僵”)。
晚期:手指关节变形(如“天鹅颈”“纽扣花”样),活动严重受限,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伴随症状:可能出现发热、乏力、体重下降,还可能累及膝盖、脚踝等其他关节。
3.得了类风湿关节炎怎么办?
务必尽早就医:通过血液检查(如类风湿因子)、关节超声确诊,目的是控制病情、防止关节发生不可逆的变形。
治疗核心:医生会用药物控制炎症、调节免疫,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如缓慢活动手指),保护关节功能。
日常注意:避免手部受凉,提重物时用双手,减少关节负担。
双手是“人体的第二大脑”,别等疼到影响生活才重视。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早确诊、早治疗、早恢复,才能有一双健康的双手!
作者:王鹏
来源:沈阳市骨科医院
编辑:任志秋 刘旭政
校对:陈泽明
初审:孙竹清
审核:崔乐文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