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癌从口入”警惕不良饮食习惯
时间:2025年10月24日 来源:沈阳急救中心
[字体: ] 打印

饮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你知道吗?有些看似平常的饮食习惯,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为我们的健康埋下致癌隐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揪出这些隐藏在餐桌上的“健康杀手”,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一、霉变食物

食物一旦发霉,就像被恶魔盯上。花生、玉米、坚果这类富含油脂和蛋白质的食物,受潮后更是霉变的“重灾区”。罪魁祸首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1类致癌物。仅需1毫克,就能诱发肝癌。哪怕只是去除表面的霉斑,也无法消除已经渗透到食物内部的毒素。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食物霉变,千万别心存侥幸,立刻扔掉才是明智之举。

二、高盐与腌制食品

咸菜、腊肉、咸鱼……这些腌制食品虽风味独特,但盐分和亚硝酸盐含量高。高盐饮食不仅会升高血压,还会破坏胃黏膜屏障,让胃黏膜反复受损,为胃癌的发生创造条件。亚硝酸盐本身不致癌,可进入人体后,在特定条件下会与胺类物质结合,摇身一变成为强致癌物亚硝胺。

因此,为了健康,建议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三、加工肉制品

香肠、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制品,经过盐腌、烟熏、发酵等处理,虽然口感独特,但却暗藏危机。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多环芳烃、杂环胺等致癌物。长期大量食用,会显著增加患结直肠癌等癌症的风险。日常生活中,尽量选择新鲜的肉类,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减少油炸、烧烤。

四、高温油炸与烧烤

高温油炸和烧烤能让食物变得外酥里嫩、香气四溢,却也会让食物在高温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苯并芘、丙烯酰胺等强致癌物。特别是炸薯条、炸鸡这类淀粉类食物,在超过120℃的高温下,极易产生丙烯酰胺;而肉类在明火烧烤时,滴落在炭火上的油脂也会被高温裂解,产生苯并芘,附着在食物表面。想要享受美味又不损害健康,可多采用低温烹饪方式,如清蒸、白灼、炖菜。

五、过烫饮食

“趁热吃”是很多人的饮食习惯,但食管黏膜十分娇嫩,长期食用过烫的食物,会反复烫伤食管黏膜,引发炎症。食管黏膜在不断“损伤—修复—损伤”的过程中,细胞就可能发生变异,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吃饭时,要多一点耐心,等食物稍微凉一凉再入口。饮品温度也尽量控制在40℃以下,给食管多一份保护。

六、高糖饮品,奶茶、甜点、精加工食品

你以为的“生活仪式感”,其实是“糖衣炮弹”。过量糖的摄入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肥胖、脂肪肝等,最终增加患癌的风险。精加工食品不仅含糖量高,还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乳化剂、增稠剂,这些添加剂在体内好似给癌症搭建的高速公路,它们在疯狂的吞噬你的身体。

七、反复加热的剩菜剩饭

“今天吃不完,明天继续热”、“今天多做点,明天不做了”,但你不知道,反复加热的菜会产生硝酸盐,转化为亚硝胺,储存不当致细菌滋生,这些都等于是“为癌献身”。吃剩饭不如每顿做些简单的新鲜饭菜。

饮食与健康息息相关,不良的饮食习惯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威胁我们的生命健康。了解这些致癌习惯,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毕竟,只有吃得健康,才能活得精彩!

作者:许可

来源:沈阳急救中心

编辑:张姝丹 孙哲

校对:陈泽明

初审:黄来


主办单位: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网站标识码:2101000009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堤西路529-2 联系电话:024-81054073 邮编:110003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465号 辽ICP备18010395号-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