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科普
【二十四节气】立秋养生:敛阳养阴正当时 调理脾胃防秋燥
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来源: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
[字体: ] 打印

立秋已至,暑热未消而秋气渐生。中医认为,此时天地阳气由盛转收,人体气血亦随之变化,养生之道贵在顺应天时,调和阴阳。把握以下要点,助您安稳度秋。

    一、饮食调养:少辛多酸,润燥护脾

立秋饮食当以“养肺润燥、健脾利湿”为要,避免辛辣刺激,增酸味以助收敛。

1.少辛增酸护肺气:生姜、葱蒜等辛味发散之物宜减,酸味食物如山楂、乌梅、葡萄可收敛肺气,减轻秋燥伤肺。

2.滋阴润燥防干渴:梨、莲藕、百合、银耳、蜂蜜等皆可生津润肺,缓解口干咽燥、皮肤干燥。

3.健脾祛湿调脾胃:暑湿未退,饮食宜清淡,山药、薏米、莲子、芡实等健脾利湿之品尤佳,少食生冷油腻,避免损伤脾阳。

4.“贴秋膘”需谨慎:传统进补应视体质而定,现代人多营养丰盛,过度进补反易生内热或加重脾胃负担。

食疗推荐:

百合莲子粥:取百合20克、莲子15克、大米适量共煮,可加少许冰糖。此粥清心安神、润肺健脾,尤宜初秋食用。

    二、起居运动:早卧早起,适度平缓

1.早卧早起敛阳气:《黄帝内经》言“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顺应阳气收敛之势,保障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伤阴。

2.“秋冻”有度慎添衣:“春捂秋冻”意在增强耐寒能力,但早晚温差大,体弱及老人儿童需及时添衣,尤其护好颈背、肚腹、双脚,避免风寒入侵。

3.运动宜缓忌大汗: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等和缓运动,微汗即可,避免剧烈运动致阳气外泄、津液耗伤。清晨或傍晚锻炼为佳。

4.防暑除湿不可忘:“秋老虎”余威尚存,仍需注意防暑降温,保持环境通风干燥,避免湿邪困脾。

    三、情志养生:安宁神志,疏解悲秋

“秋在五脏属肺,在志为忧”。秋风萧瑟易引人心绪低落。

1.保持心境平和:遵循《内经》“使志安宁,以缓秋刑”之训,遇事从容,减少焦虑烦躁。

2.主动排解郁气:多与亲友交流,参与喜爱活动。登高远眺、赏秋景亦有助于开阔心胸。

3.聆听舒缓音乐:柔和舒缓的乐曲可宁心安神,疏解悲秋情绪。

  四、防病要点:防燥护肺,保暖避寒

1.预防呼吸道疾病:秋燥易伤肺,诱发干咳、咽痛、鼻干等不适症状。注意补充水分,室内可适度使用加湿器。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通风换气。

2.养护脾胃防腹泻:夏秋之交湿气仍重,生冷食物易致腹痛泄泻。食物务必新鲜洁净,避免暴饮暴食。

3.“秋冻”不适及时止:若感寒冷不适,尤其关节疼痛者,应立即添衣保暖,不可强忍。

值此立秋节气到来之际,正是调养身体、顺应自然变化的重要时节。谨记防燥润肺、养护脾胃、保暖避寒的养生要点,科学安排饮食起居,保持情志舒畅。愿大家都能顺应节气规律,调养得当,以健康的体魄迎接金秋的到来,乐享秋日安康。


作者:张 靖

来源: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

编辑:李敏 谭嵘

校对:陈泽明

初审:蒋立柱

审核:崔乐文


主办单位: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网站标识码:2101000009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堤西路529-2 联系电话:024-81054073 邮编:110003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465号 辽ICP备18010395号-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