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动脉硬化闭塞症及其危害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表现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
黄师傅今年58岁,以双手麻木、疼痛1月,加重伴双足麻木、间歇跛行10天为主诉来诊。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双手麻木、疼痛伴四肢无力和手脚发冷,并呈进行性加重,近10天出现刀割样夜间静息痛,常从睡眠中痛醒而不能入睡,伴双足麻木,行走困难,间歇跛行,手指和足趾青紫色。经诊断:动脉硬化闭塞症。那么,什么是动脉硬化闭塞症,有哪些危害和表现,怎样治疗呢?健康科普堂邀请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朱巍与朋友们探讨这个话题。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的局部表现,动脉血管壁变硬、失去弹性、动脉管腔狭窄,甚至继发血栓、闭塞,从而使肢体血流量减少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缺血症状。出现下肢疼痛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肢体坏死后甚至要截肢,将带给患者和家庭巨大打击。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早期可仅有下肢怕冷、发凉,之后逐渐出现行走一段距离后,患肢疲劳、酸痛,休息后症状可缓解,再次行走后症状再次出现,这就是间歇性跛行。病变进一步发展,在患者休息时就存在肢端疼痛,夜间时更容易发生。最终肢体可出现溃疡、坏疽。
间歇性跛行须与腰椎管狭窄和腰椎间盘突出等神经源性跛行区分开来,因此,出现间歇性跛行时一定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抱恨终生。
(一)一般治疗
1. 改变不良的习惯——戒烟。
2. 缓解情绪紧张。
3. 低盐低脂饮食。
4. 适当运动,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5. 下肢保暖,避免外伤。加强足部护理,鞋袜要合适、宽松。切忌用热水袋、暖宝接触下肢来保温。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周围血管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手术和介入治疗的基础,应该伴随疾病发展的整个过程。
1. 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2. 扩血管药物,增加动脉血液供应。如贝前列素(德纳、凯纳),西洛他唑(培达),安步乐克,前列地尔(凯时)。
3. 调脂药物,可以稳定动脉硬化斑块。如立普妥、可定。
4. 基础疾病的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应用控制血压、血糖药物。
5. 肢体溃疡或坏死感染者,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
(三)局部治疗:对感染灶进行切开引流,切除坏死组织。
(四)高压氧治疗:通过血氧量的提高,增加肢体的血氧弥散,改善组织缺氧。
(五)手术治疗
1. 动脉重建术
(1)动脉旁路术:即搭桥术,是应用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于闭塞血管近、远端正常血管之间建立旁路。
(2)动脉内膜剥脱术:适用于短段主、髂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由于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这种方法已经相对较少应用,多为微创介入治疗所代替。
2. 腔内治疗:为微创治疗方法,手术风险低,创伤小,恢复快。
(1)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植入术。采用经皮动脉穿刺的方法,将带导管的球囊输送至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扩张动脉管腔,在病变段植入支架以达到支撑作用,减少血管弹性回缩,保持动脉血流通畅。
(2)其它:如血管腔内硬化斑块旋切术(PAC)和超声、激光血管腔内成形术等。
3. 外科手术与腔内介入治疗相结合的联合治疗
如取栓+支架植入+远端动脉重建。对于主髂动脉闭塞的病变,有时是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可以通过导管取栓的方法,取出血栓后将残余狭窄部位进行支架植入,远端的流出道可以同时行股腘动脉旁路术。
4. 截肢术:肢体已坏死,为了挽救生命而不得已采取的方法。
总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部位、全身状态等来决定应用何种治疗方法,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