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通过互联网连线康平邮政支局开展线上健康大讲堂活动,邀请院介入科医生王刚和大家说说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简单来说是用微创的方法。给病人的伤害较小,或者甚至没有伤害的方法,来诊断和治疗一系列疾病,大多数是在大型X线数字减影机、B超、CT等影像设备导引下将我们的一些介入器材,比如说导管导丝通过穿刺到我们的体内或者血管内完成的一系列诊断和治疗,它的特点就是微创、效果明显,可重复性强,所以在临床上有非常大的优势,很多患者乐意接受介入治疗。
二、何谓介入放射学?包含哪些内容?
广义上的分为血管介入放射学和非血管介入放射学。
血管介入放射学简单来说是通过血管(动脉和静脉)置入介入器械达到诊断和治疗目的,比如大家熟知的心脏介入,将导管置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狭窄部位再在相应的病变段置入血管支架,以达到开通血管回复血流灌注的目的。同理,发生在四肢,尤其是双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会出现下肢乏力、凉感、疼痛、皮肤苍白等症状,是因为下肢动脉闭塞了,俗称血管堵塞了,这样就需要介入治疗开通闭塞的动脉,置入血管支架回复下肢动脉血流,症状就能消失,有截肢风险的腿就能保住。
发生在下肢静脉的阻塞,患者表现为受累下肢的肿胀,多数是由血栓造成的,血栓脱落就有发生肺栓塞甚至死亡的风险,这种情况下,我们用介入的方法,在下肢静脉血回流到心脏的中途,置入一枚静脉滤器,以阻挡大块脱落的血栓,降低肺栓塞发生率,以降低死亡率,然后将一条溶栓导管置入血栓内,将溶解血栓的药物通过导管直接灌注到血栓内,把堵塞血管的血栓溶解掉,恢复下肢静脉血回流,症状缓解。
发生在脑血管的闭塞,就是我们所说的急性脑梗塞,也可以通过上述的方法取出栓子,或用支架开通的狭窄的头颈部动脉。这种情况也多见于锁骨下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等。全身大多数重要的血管,都可以通过介入的方法使其闭塞后开通,这就是介入“疏通”的作用。
非血管介入放射学是指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直接穿刺病变的方法达到治疗目的。通俗来讲,大家熟识的腔镜技术就是穿刺到患者的体腔(如腹腔、胸腔和盆腔),在镜下完成大部分操作,而介入穿刺可以达到实质性脏器,在操作空间很小的情况下完成治疗。
如食管癌或者结肠癌的病例,有些食管和结肠已经狭窄到胃镜和结肠镜无法通过的程度,而介入可以通过导丝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狭窄段,并且可以准确的判断出病变狭窄段的位置和长度,通过导丝植入支架推送系统,在狭窄段释放支架,以达到食管和结肠开通的目的,使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并且随诊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目前封堵食管气管瘘、食管纵膈瘘等病例,介入治疗已经成为首选。食管支架上也可以附着放射性粒子,可以大大降低食管癌患者普通放疗外照射的副损伤。梗阻性黄疸的病例可以通过经皮肝穿刺胆道,通过置入导丝通过闭塞段再引入引流管或置入胆道支架来引流胆汁,以减轻黄疸。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解决输尿管梗阻。
对于无法切除的中晚期肿瘤患者,消融治疗逐渐在国内被重视并广泛应用,而肿瘤消融治疗大部分都是通过介入的方法完成的。它的原理就是将射频针通过影像设备的引导直接穿刺到肿瘤内部,通过热效应、冷冻效应或者化学消融,在工作范围内通过温度的控制或者化学药物对细胞的损伤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明确的减轻肿瘤负荷,而且创伤极小,可以反复多次操作,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病人,可以做到带瘤生存,大大延长生存时间,减轻肿瘤并发症带来的痛苦。
对于全身各个部位的肿物穿刺活检,已经成为介入科室的日常工作,这项检查大大提高了肿瘤的确诊率,对肿瘤的后续治疗提供巨大的帮助。
讲课结束后居民们表示,通过此次学习对介入放射学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知道很多疾病可以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解决,懂得日常生活中要科学就医,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