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阳光明媚,又到了运动的好时节!运动中崴了脚怎么办?发生踝关节扭伤后,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活动活动脚腕,若没有疼痛或只是轻微疼痛,就不在意了。只有疼痛难忍、脚腕肿起来、不能行走时,才会就医,这种解决方法是错误的!
因为对崴脚重视程度不够,有接近40%的踝关节扭伤会发展成为慢性踝关节不稳,也就是常说的“习惯性扭伤”。
崴脚了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面对扭伤,要引起重视:
1.休息
立即停止行走,使损伤的足踝部得到休息,从而减轻因为损伤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即使没有骨折,扭伤后也该制动2~3周,使受损的韧带在正常位置修复、愈合。
2.冷敷
用冰袋敷于患处,一次冰敷时间约15~20分钟,5分钟左右观察一下,休息后再次冰敷,反复多次,避免冻伤。
3.加压包扎
适当加压包扎,减轻肿胀,防止水泡产生。目的是通过局部缠绷带的方法压迫损伤的血管,减少出血和渗出,从而减轻组织的肿胀和疼痛。同时,加压包扎也起到踝关节局部固定作用,可减轻疼痛和因为局部不稳定或者活动产生的组织再次损伤。
4. 抬高患肢
抬高患肢,让肿胀消退。充分休息,人在平躺状态,把患肢抬高10到20厘米,高于心脏的水平,就可以达到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踝关节肿胀的目的。
5.当合并皮肤损伤时,千万别自行处理。
崴脚自我诊疗5误区
误区1:热敷消肿
崴脚后由于韧带软组织撕裂、小血管出血、组织液渗出增多,局部出现疼痛肿胀,且逐渐加重。有些人崴脚后,立即采用局部热敷的办法减轻疼痛,虽然暂时舒适些,但这样做反而造成出血及渗液增加,进一步加剧肿胀程度。正确的做法是24小时内应冷敷,冷敷可收缩血管,减少出血水肿,24小时后才能热敷。
误区2:白酒擦洗
民间不少地方有用白酒点火擦洗的做法,认为白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酒洗的同时采用局部按摩,其实这种做法是十分有害。崴脚急性期应禁忌按摩,更切忌刚扭伤就马上用白酒点火擦洗。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会进一步加剧出血肿胀、皮肤瘀斑,甚至造成皮肤烧伤起水泡。
误区3:不愿外固定
由于踝关节扭伤多为内翻损伤,所以80%以上的崴脚会导致外侧韧带的撕裂或断裂,致使脚踝两侧韧带的拉力不平衡。不少人认为崴脚后采用外固定很麻烦,影响行走活动,不愿固定。其实崴脚后固定制动有助于消肿、减轻疼痛,促进软组织损伤恢复。
误区4:不及时就医
一些人认为,崴脚是个小毛病,不用上医院,掉以轻心,延误病情,比如有些撕脱骨折患者耽误了早期治疗,给踝关节功能恢复埋下隐患。崴脚后脚踝肿痛者应立即到医院骨科就诊,拍片排除踝关节骨折,如果是韧带损伤,要给予适当的固定,如选用弹力绷带、硬纸板、支具或高分子石膏固定。如果检查有骨折,还需要根据情况进一步内固定或外固定。
误区5:不注意休息
有的人伤后不休息,认为骨折后休息与否不重要。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也不无道理。其中休息是踝关节韧带恢复的其中一个环节。崴脚较轻者尽量少走;崴脚较重者不应下地走路,还要抬高伤足踝;如果继续过多行走不利于肿胀消退和韧带的修复,会使损伤的外踝韧带拉长、松弛,愈合不良。因此,适当的休息,抬高伤足,有助于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本期专家】
刘明磊,沈阳市中医院专病门诊主任,副主任中医师。
编辑:冯 雪 朱天乐 审核:徐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