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卫生健康发布
患者专程驱车200公里来沈,只为当面感谢120救命恩人
时间:2021年01月26日 来源:宣传处
[字体: ] 打印



"仅仅一面锦旗完全不能表达我们的心情,也完全无法记录我们感激的话语。如果没有120急救的文医生、赵护士,我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呢。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从现在开始,以后每年的1月2日就是我的第二个生日了。我一定要亲自过来对我的救命恩人说一声感谢。"——1月22日,沈阳急救中心大东一分中心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曾经历生死一线的51岁患者刘先生以及他的妻子。夫妻二人为了当面感谢他们的救命恩人,特地驱车从阜新来到沈阳,只为亲自给救命恩人献上一面锦旗,用这样一段特殊的旅途表达自己和妻子对急救人员最诚挚的感谢。回想起当时抢救现场的情形,文秀丽医生不无感叹地说:"当时真的为患者捏把汗,患者脱离危险的那一刻,我们真是和家属一样感到激动喜悦。"



激动喜悦的背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那是1月2日,人们还沉浸在元旦假期的欢乐之中,沈阳急救中心的急救人员却仍在不停奔波于每条"前途未卜"的生命动线之上。上午9时09分,文秀丽急救小组接到抢救任务:"山东堡路某宾馆有一患者突发心脏疾病,请迅速前往。"接到任务后,急救小组成员立即登车迅速驶向急救现场。



途中医生拨打电话向家属了解患者病情,并给予指导。很快,急救人员到达现场,看到患者平卧于床上,鼻腔、耳部及面部多处可见鲜血,并且已经下颌式呼吸,随时有窒息的危险,文秀丽医生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呼吸道。通过查体发现患者颈动脉搏动消失,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护士赵洋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肾上腺素静推。医护人员轮番上阵,默契配合,全力抢救,电击除颤、辅助呼吸、静脉用药,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终于,在急救人员的默契配合之下,生命的天平开始向患者倾斜,伴随着心跳逐渐恢复,"我这是怎么了?你们是120?"这时患者的意识也清醒过来,但急救人员仍未有丝毫松懈,立即给予患者进一步检查,此时患者血压70/40mmHg,心电图检查不排除急性心梗,护士立即遵照医嘱给予药物对症治疗。担架员也迅速将患者固定好平稳抬至急救车上,途中医护人员继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除颤器、抢救药物准备好!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医护人员心里知道,在这样危急的时刻哪怕节省下一秒钟对于患者来说都至关重要,仅仅几分钟后,患者被安全地送达了医院。"我们当时就想着要尽全力将患者救过来,因为我们很清楚,一个患者生命的挽回就代表着保有一个家庭的完整。我们永远都会拼尽全力去救治,用心与行动去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是文秀丽医生说的话。



两天后,一直心系患者的急救人员得知患者在手术成功后又遭遇到了新的难题。原来患者是阜新医保,需要急救病历及急救收据启动异地医保——但因为疫情限制,家属不便离开病房。文医生得知后,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帮患者打印收据,又将病历复印好,亲自去病房送给了家属,并告诉家属:"别着急,在这里,我们就是你们的亲人。"家属接过这一沓"救命"的单据,感动地说:"你们急救人,真好!"



"我就是想见见我的救命恩人,把我对你们的感激之情亲自送到你们手中,把你们牢牢记在心里。"由于出诊任务繁多,患者和家属当天为见恩人一面等了两个多小时,终于见到了出诊回来的急救人员,他们在双手递过锦旗后,向急救人员深深地鞠了一躬,感动情绪难以自抑,只能连连向她们道谢。文医生接过锦旗,眼圈泛红,眼角更是忍不住湿润,在场的人也无不为这医患之间所呈现出的温暖与真诚一幕而深深动容。

身为急救人员,收到患者一家充满感激与信任的回应,是对自己不放弃拯救生命的每分每秒的莫大肯定与激励,也让每一个急救人员更加坚定不忘初心、努力奋进,以更强的责任心服务好患者的信念与责任。哪里有生命的呼救,哪里就有急救人的身影,冬天固然寒冷,但是也正因为有他们在,才能够在这片寒冬中找到那时刻守护生命跳动的最值得依赖的暖。


编辑:朱天乐  审核:徐 江


主办单位: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网站标识码:2101000009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堤西路529-2 联系电话:024-81054073 邮编:110003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465号 辽ICP备18010395号-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