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卫生健康发布
【我的战"疫"故事(60)】——从不孤单的守卫安康之路
时间:2020年07月13日 来源:宣传处
[字体: ] 打印


我叫齐凤玲,是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派驻万泉医联体工作的一员,两个13岁儿子的母亲。对于我而言,与新冠肺炎战斗的日子从参与隔离宾馆医学观察和高速公路客运站的测温开始、到前往沈东中学支援校医和进驻隔离病房实打实深入枪林弹雨为止,一幕幕还恍如昨日,自己与战友们在数月来守望相助共抗疫魔,眼见已触手可得那胜利的曙光。转眼步入初露热度的盛夏,防控疫情输入及反弹的新任务刻不容缓。我明白,战火还未止熄,为了取得这场战"疫"的最终胜利,我和我的战友们,务必还要深入新形势下的战场之中继续履行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于是,5月26日,我再次背起还未来得及卸下的行囊,带着爱人和两个孩子的不舍与嘱托,又一次进驻沈阳市大东区医学隔离安置点——如家德增店,开始了自己与那些早已熟悉的战友们严防疫情输入及反弹的新征程。

隔离安置点的工作从不给人喘息的机会,仅次日早7点到晚7点的一天时间里,同组的医生孙月芬所接到的微信问询及电话咨询就已达100余次。每个人的问题都亟待解决,所到之处,同样的情况要一问再问、同样的话语也要一说再说,这位尚且年轻的小孙医生却从不厌烦,一直用最柔和悦耳的声线耐心回复,这份爱心让始终得见的我十分感叹。忙碌了一天,刚准备喝口水喘口气的孙月芬却又接到了一通电话,谁知刚接通后还没说几句,她就突然难以自抑哽咽出声,原来在电话另一边的不是别人,正是孙月芬只有七岁的小女儿。作为从来没离开过妈妈的小宝贝,受长久战"疫"的影响一直没能和妈妈真正团聚,实在是想念得不行。见此情景、听着电话另一边孩子奶声奶气冲小孙医生哭闹撒娇声音的我心中五味杂陈,眼睛更是一时酸楚难捱。我为这画面而动容,也因想到了自己的小家而难受,但始终不敢给家里打去电话,也担心爱人是否能够搞定家中那两个孩子,可是眼下这守卫据点护佑安康的征途才刚刚开始,如果自己此刻轻易将情感释放出来,还真的没有把握如何能够心如止水地撑过这数天数夜的分离。

一晚碎片式的睡眠过后是新一日的忙碌工作,抗击疫情的每天就是这样,不论实际环境、个人适应能力如何参差,都要以高度饱满和完全集中的精神来应对日复一日的战斗。果不其然,当日一早就要为6人采血进行核酸检测,其中还包括一名只有五岁的小朋友。防护服和护目镜让触感与视线都不敏感,在前5人都处置顺利的情况下,面对相较于成人而言更具备难度的儿童采血,我虽然已经"身经百战"的却还是不由得心中忐忑。正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了亲切的呼唤:"齐!我来了!"我一抬头,正迎上一张熟悉的面孔——这不是上班次的武俐姐姐吗?了解原委方知,武俐是担心我采血困难便主动要求前来友情支援。我心中一阵温暖,深感强大的后盾就在身畔,定了定神将压力一抛脑后,顿觉得信心百倍,这名五岁小朋友的采血竟也一次成功——事情虽小,但是我却由衷感到自己身处在这样一个有爱的团队中是何等荣幸,个人的能力也许有高有低,但是只要将心意与双手挽在一起,就定能够跨越无数已知与未知的各种困难。

由于安置点的18人要中途转到其他隔离点继续医学观察,这种情况在如家店还是第一次遇到。为防止出现纰漏,领队的副院长陈宏和小孙医生反复与馆长、文旅局、卫健部门、接收单位与酒店方核对信息,为每人建立医学观察档案,确保交接顺利进行。终于在通力合作之下,保障了无缝转运的零瑕疵,全程衔接得非常完美。借此机会,综合督导组刘恩正向副院长陈宏转达了大东区领导的亲切慰问,再三叮嘱她手术后身体还很虚弱,务必多加注意休息。陈宏心中感慨,不禁对我说:"虽然属实忙点儿累点儿,但是领导的关心还真让人心中温暖!"终于送最后一批人结束医学观察离开,我们这三个人便正式开始了对四层楼26个房间的终末消毒之旅。手里、肩头、背上,拿着、扛着、背着,这消毒设施加上防护装备的"加倍套餐",确实让人吃尽了苦头,全程下来张口呼吸、脚步蹒跚更是在所难免。当消毒工作终于完成脱下防护服时,里面滴着水冒着气,抬头都顶着张喜感的"大红脸",三人却顿觉得轻松逗趣,一时相视而笑起来。

时间来到了30日,我所在团队接到了新的任务——接收来自国外专机转至安置点的50名留学生。对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第一要务的团队一行而言,这次使命行动更是意义非凡,不能出现分毫差错,各部门负责人开会明确各自职责,简化接收流程以确保归国人员顺利入住酒店,完成为期14天的医学观察。正当我为各种准备工作而奔波忙碌的时候,电话突然响起,草草接通后没想到却是爱人打来的,直接一句"孩子们想你了"让我顿时双眼迷蒙、语塞难言,脚步却始终未停。正当哽咽,听筒那边传来两个孩子稚气的声音,"妈妈你累不累"、"妈妈你吃得好吗"这些问题如暖流般一波一波朝我涌来,我忙着工作,深知不能打乱心思,连续做了几个深呼吸方才将眼泪忍了回去,温柔地安慰孩子:"妈妈很好,宝贝们放心。"之后便匆匆挂断了电话,我自己比谁都清楚,使命当前,为了更多的家庭能够安康团聚,眼下还不是自己流连小家温存的时候。

31日20点30分,缠绵了一下午的雨还不肯走,我所在的团队就在雨中迎来了这批境外来沈学子。为了保证旅客以"短平快"的原则顺利入住房间,大东区区长李刚和区卫健局领导亲赴现场为团队加油打气,万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也来到现场指挥部署。21点10分,50名旅客全部入住完毕,第一次接待大型归国人员,团队以全面的准备工作和突出的行动力经受住了考验,但既然做便要追求精益求精——完善信息、微信推送等后续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团队每个人都星夜奋战,没有听到一声苦累。等到我再抬手看看手表的时候,已是凌晨两点,不觉间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为了尽快完成信息上报工作,我决定不吃早饭,却在紧张的伏案工作中没有感受到丝毫困倦,想来是长久应战心弦紧绷,机体也在逐渐适应这种不分昼夜的极端状态吧。

终于在6月2日,我完成了深入如家德增店的相关隔离工作,在完成交接正式踏上归途时,回想起这7天7夜来的守卫安康之路,一幕幕在她眼前不断重现。我明白,即便回到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也并不意味着这场战"疫"已经以胜利告终,在这条征战之路上还有更多的使命在等待着自己。虽然没有在疫情最前线直接与病毒交锋,但我和我的战友们都在为抗击疫情这同一个目标的不同岗位职责中默默奉献、勇敢逆行,我始终深感荣幸与骄傲。而这段看似短暂却同样难忘的驻守经历,也让我感觉到了信仰的力量、团队的力量与国家的力量,作为医护工作者,身披扶危渡厄的神圣职责,虽然抗"疫"前方仍然道阻且长,但我始终确信,背后有对职责的恪守为原力、有同仁的心手为助托、有人民的期许为支撑、有国家的力量为后盾,自己从不孤单,这场战"疫"也定将以完胜,还华夏大地之上那片永不褪色的朗朗晴空。

撰稿: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万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齐凤玲

来源: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

编辑:朱天乐  审核:徐  江



主办单位: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网站标识码:2101000009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堤西路529-2 联系电话:024-81054073 邮编:110003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465号 辽ICP备18010395号-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