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党建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学习强国]隔离病房里与患者对谈2小时 “当然会怕,但不能退缩”
来源:宣传处 2020-02-27

 

当医院发现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时,总有一些人会第一时间冲到现场与患者面对面“促膝长谈”,如同录像机一样把患者发病前14天的所有场景逐一“回放”出来,并写成一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这些人,就是沈阳市疾控中心现场流调组的工作人员。2月24日,他们为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讲述了进入隔离病房与患者对谈的真实感受——“一开始真的会害怕,但是防疫部门责无旁贷,我们绝不能退缩。”

挤在不足五平的病房里 患者一直在咳嗽

市疾控中心现场流调组有7支机动队,每队3人。张弘是其中一支机动队的队长。“块头”比较大的他,跟同组的女孩子相比,穿脱隔离服非常不方便。有一次,张弘带队在某医院的发热门诊不足5平方米的隔离病房内对患者进行调查。患者不断咳嗽,而由于空间狭小,流调人员与患者距离不足一米,即便穿着防护服也十分危险。“每次流调,需要跟患者谈40分钟左右,最长的时候有2个多小时,脱掉隔离服的时候全身都是湿的。而且说实话,疫情刚开始的时候,谁也不清楚这种新病毒的传染力究竟有多强,我们根据以往经验做的防护措施在新病毒面前究竟有没有效?在一切都是未知的情况下,我们心里也是没底的。但是,没有人退缩,大家都义无反顾冲上去。”

“爸爸妈妈都很忙,我以后不想当医生”

流调组里的贾妮娜,丈夫在省疾控工作,两人原本就忙得顾不上照顾女儿。2月14日情人节当天,丈夫钟威又被选派为辽宁省对口支援襄阳的医疗队成员,奔赴襄阳市疾控中心。有一天,女儿自己在家写日记:“爸爸妈妈每天都要上班,我以后才不想当医生呢!”贾妮娜看到后心里明白,女儿是看爸爸妈妈太辛苦了。但她耐心地告诉女儿:“每个工作都有不同的价值,每种工作都有各自的辛苦,我们不能看工作难、累,就不去做。”后来,女儿在日记最后写到:“通过和妈妈的聊天,我明白了责任与付出,长大后我要做一个有能力的人,为社会贡献力量。”

“我认识你,全小区只有你需要上班”

家住和平区某小区的王路,疫情开始后上班不便,最长时要在冰天雪地里走两小时赶到单位,但她坚持工作在最前线。“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是在沈阳的小区实行封闭管理的第一天,我早上急着出门上班。社区工作人员拦住我问:你干嘛去?住哪个单元的?我说我要去上班,他突然问我:你是不是王路?”当时,王路十分惊讶,因为她根本不认识这个社区工作人员,不知道对方为何会知道她的名字。工作人员笑着说:“我们这个园区这几座楼里,就你一个人现在还需要上班,我知道你是在疾控工作的,你们辛苦啦!注意保护好自己呀!”就这么简单几句话,把王路感动得差点掉眼泪。她说:“其实社区工作人员也很辛苦。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斗争中,有太多人在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其实每个人都很伟大。”(记者 唐子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