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驰援湖北医务人员,按照每人每天600元的标准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对所有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发放卫生防疫津贴。对本市医务人员,按照一线每人每天300元、二线每人每天200元的标准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此外,还有一线医务人员优先晋级,以及从职称申报、评审、岗位聘用和服务等环节对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实行倾斜性政策等举措。
3月25日,沈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沈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陈佳标,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市金融发展局主要领导,介绍了沈阳市在境外疫情输入防控、防疫物资生产、一线人员关爱、市场供应保障、文旅行业复工、金融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情况。
所有入境人员到指定宾馆
集中隔离14天并进行核酸检测
沈阳市政府副秘书长陈佳标介绍,沈阳市严格落实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相关措施及第8号令、9号令有关要求,筑牢严防疫情境外输入的联防联控体系,对所有入境人员采取指定宾馆集中隔离14天方式,并进行核酸检测。
对于从全国其他口岸入境不满14天、自行抵沈的有境外行程史人员,要求其抵沈后立即向所在单位或社区(村)如实报告,并采取隔离观察措施。
境外入沈人员可通过关注“盛事通”微信公众号,申请“健康通行码”,作为个人在沈通行的电子凭证。
入境来沈后被确诊为输入型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有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相关规定支付,个人承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有商业保险的,按照商业保险合同规定支付;其他人员原则上由个人承担。
沈阳市要求入境来沈人员如实履行健康申报、行程史填报等信息报告责任。凡涉嫌故意隐瞒传染病接触史、故意隐瞒疫情严重国家(地区)行程史,隐瞒病情、不如实申报健康状况、拒绝接受医学检测和属地防控措施,以及其他扰乱疫情防控正常秩序等行为的,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并作为失信人员纳入个人信用档案;若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医疗费用一律由个人承担。
对知情不报、故意隐瞒入境来沈人员情况,或工作责任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所在街道、社区(村),依法依纪追究相应责任。
为22名援助武汉等地
一线医务人员解决事业编问题
市人社局介绍,沈阳市将有关政策进行整体打包,第一时间把最大关爱传递给每位抗疫一线医务人员。
破格纳编。在履行事业单位进人基本程序下,简化工作程序,采取用人单位推荐、主管部门考核的方式,为郭丹等22名援助武汉等地一线医务人员解决了事业单位编制的问题。下一步,在组织2020年度全市医疗卫生系统公开招聘时,将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定向招聘表现突出的一线编外医务人员。
沈阳市开展了第一批及时奖励,给予何巍、刘列、沈广玲3位一线同志记功,目前正在筛选第二批及时奖励对象。同时,将抗疫一线医务人员2020年度考核结果全部确定为优秀,且名额不占派出单位指标。此外,近期将下发《沈阳市事业单位及时奖励实施方案》,为市区两级及时奖励提供依据。待疫情结束后,国家和省市,还将开展表彰工作。
落实待遇。对驰援湖北医务人员,按照每人每天600元的标准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目前共为753人发放补助1492.5万元,其中:为沈阳市111人发放221.94万元。按照每人每天400元的标准增发绩效工资,目前共为753人增发1478.72万元,其中:为沈阳市111人发放219万元。核增医疗卫生机构一次性绩效工资总量,将驰援湖北一线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提高2倍。对所有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发放卫生防疫津贴。
对沈阳市医务人员,按照一线每人每天300元、二线每人每天200元的标准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目前共为823名医务人员发放补助267.83万元。核增医疗卫生机构一次性绩效工资总量,预计至疫情结束,共需核增7000余人,按照100元/天的标准计算约需1.3亿元。同时,对所有一线医务人员发放卫生防疫津贴。
此外,还有一线医务人员优先晋级、从职称申报、评审、岗位聘用和服务等环节对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实行倾斜性政策等举措。
年底前启动浑南热电厂项目
市发改委介绍,全市上下紧紧咬住全年推进1600个亿元以上项目的目标,截至3月25日中午12时,开复工457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8.6%。特别是突出抓好宝马新工厂、恒大新能源汽车、中俄天然气工程等19个重大项目和7个省“重强抓”项目,预计全年完成投资496亿元。
铁西新工厂于3月15日进场,预计10月主体工程完工,年底前完成土建工程建设。大东新工厂扩建部分于2月24日复工。2022年铁西、大东两个工厂实现竣工达产,华晨宝马总产能由现在的55.9万辆增长至82.6万辆。
恒大集团在沈投资项目去年已经开工建设8个,去年完成投资7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18.6亿元。恒大新能源汽车项目,于3月24日复工,计划2021年竣工,一期达产后,年产20万辆。恒大新能源电池项目,计划4月15日复工,计划2021年10月竣工投产,首期规划产能10Gwh(百万度)。
沈海热电厂异地扩建项目,总投资33亿元,计划9月底前进场,年底前完成厂区五通一平,2022年投运后可新增清洁供热面积3000万平方米。另外,年底前启动浑南热电厂项目, 2022年底投运后也可新增清洁供热面积3000万平方米。
在招商项目方面,沈阳采取网上招商、云签约等模式开展招商活动。截至目前,亿元以上签约项目28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07个;落地项目14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98个。
4月中旬高三初三返校复学取消大班授课
市教育局介绍,从4月中旬起沈阳高三、初三年级返校复学,中小学及中等职业学校其他年级、各类幼儿园适时陆续返校复园;高等院校按照教育部安排确定开学时间,高校留学生复学视国际疫情发展另行确定;线下培训机构暂不开放。
市政府高度重视校园防控专业力量,及时协调市卫健委解决中小学校医不足问题。目前,已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医院向350个校医不足的学校,派驻了405名兼职校医,已全部到岗。30日前,市区教育部门将会同卫健部门完成兼职校医的上岗培训。
3月13日—20日,全市2153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学校630所,幼儿园1523所)已全部完成应急演练。
开学后,将实行错时上下学。严格体温监测。每名师生在校门口均需接受体温监测,体温正常后方可入校,每日进行晨午检。发现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实行错峰错时就餐制度。严格控制人员集聚。取消大班授课,禁止举行师生大型集会,错时间操,减少人群聚集。课间尽量开窗通风,每日早午晚集中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师生离校后进行校园预防性消毒。
蔬菜价格呈平稳下降趋势
降幅达34.33%
市商务局介绍,截至3月24日,沈阳市有外贸实绩的2449家企业,已经复工2321家,复工率为94.8%。目前,全市商贸企业正分批次有序复工经营。截至3月23日,从限上企业看: 2754家商贸企业已复工1943家,复工率70.6%。
据对批发环节10个重点蔬菜品种加权平均价格监测显示,疫情防控进入一级响应以来,蔬菜价格总体呈平稳下降趋势,降幅达34.33%。下一步,将根据市场运行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措施,全力保障广大市民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
当前,新冠疫情在全球呈现流行蔓延趋势,为积极支持和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缓解医用物资需求压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正在会同市外办、工信局、发改委、贸促会等部门积极组织沈阳市相关生产企业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扩大出口,以 “沈阳制造”为全球防疫做贡献。
3月20日,应邀远程对接葡萄牙布拉加市,根据其需求,组织7家具备出口欧洲相关资质的生产企业,推荐了医用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7种供货信息、价格和样品,目前正在洽谈具体出口事宜。3月22日,根据匈牙利布达佩斯市采购需求,双方已建立联系,已完成出口产品报价工作。同时,市商务局已累计向133家境外商协会、外国驻境内商协会、外国驻中国使领馆、我国驻外使领馆等机构和组织推送了沈阳市医用物资生产企业和产品信息,得到了积极回应,反响良好。目前东药进出口公司、迈思医疗、拜澳泰克生物已开展对意、对巴基斯坦等国家医用物资外贸出口业务。沈阳市已累计向德国、意大利、韩国、埃及、智利、波兰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口罩约26.1万只、防护服约1万件、呼吸机487台,货值约800万元人民币。
沈阳生产防疫物资企业已达53家
市工信局介绍,截至3月24日,全市共有53户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可生产包括口罩、医用防护服在内的7类39种防疫产品。应该说已经可以满足沈阳市疫情防护的基本需求。在保障本地需求的同时,华晨集团的负压救护车、东软医疗的“雷神山”方舱CT机、迈斯医疗的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等,纷纷支援到国内的其他省市,也包括湖北和武汉地区,三生制药为全国、全省储备α-干扰素11万支,国家、省累计从沈阳调拨防护口罩达到了200万片,有力支撑了全国疫情防控。
截至3月24日,目前在产的口罩企业,包括N95、医用一次性口罩、日用防护口罩生产性企业一共是14户,累计生产的产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片。
在医用防护服方面,截至3月24日,沈阳市生产医用防护服企业达6户,日产能达3.65万件,累计产量27万件。应该说医用防护服是很早就满足了沈阳市医用需求,而且也开始对其他地区进行销售和输出。
影剧院、网吧等
座位实行横向隔位、纵向错位
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介绍,截至3月24日。全市有4家公共图书馆、8家博物馆、2家文化馆、4家其他公共文化场馆恢复开放;全市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恢复开业1126家,复工率达71%,其中,网吧464家、游戏厅22家、歌厅(KTV)286家、古玩市场5家、演艺场所21家,出版发行单位(书店)328家;体育场馆、健身俱乐部恢复开放102家;A级旅游景区恢复开放16家;旅游星级酒店恢复营业33家。
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要求,开放场所配备医用防护用品,严格消毒、通风,消费者体温检测,扫“健康通行码”戴口罩入场; 文化场所实施差异化防控措施,影剧院、网吧等实行横向隔位、纵向错位方式坐人,演艺场所,音乐厅、歌厅(KTV)、游艺厅对座椅等高频接触物体实施一场一清洁、一次一清洁、一人一清洁。各场所进场人数控制在所容纳核定人数的50%以内;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筛查,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