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陈丽萍,是沈阳医学院附属二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内科二党支部书记。虽说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但她骨子仍透出倔强和不服输的劲头儿。
她告诉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自己曾参加过2003年非典、2005年禽流感、2009年甲流等突发公共事件。“哪一次都是大战斗,哪一次都没怕过,唯独这一次怕了。”问她怕的是什么,她回答,”我不是怕感染病毒,而是我没去一线,虽然是沈阳市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但错失了冲在最前头保护学生和好友们的机会,如果我去了,我就可以天天看着他们,与其像现在这样天天被担心煎熬着,不如冲到一线与病毒来个正面开战!”备受担心煎熬,一向睡眠很棒的陈丽萍,在过去一个月竟然靠安眠药入睡……
狡猾的病毒,放过一个等于埋雷
陈丽萍回忆,早在2020年1月份,作为呼吸领域的医生,他们系统内部已经开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相关培训。当然,那时候的人们对疫情的重视程度普遍没现在这么高。短短两个月时间,关于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已经修改了六个版本,听说第七个版本马上要出来了,而且一版比一版详实,为什么?“病毒是新发现的不假,最重要的,是它很狡猾。从目前对它的了解程度来看,可以讲,还没到最充分层面。”陈丽萍说,他们呼吸领域组建了一个全国医生微信群,里面的医生都是国内各家医院的呼吸科主任,每当方案有变化了,或者专家有论文出来,大家都在群里交流见解,还有,那些参与一线救治的医生们,分享的经验更会引来大家的讨论,两个月下来,大家得出的结论竟高度一致——“新冠病毒太狡猾,医生这个狙击手,无论前期诊断还是后期治疗,必须稳准狠,否则放过一个就等于埋雷。”
难忘的诊断,担心没有守好后方
说到新冠病毒的狡猾,陈丽萍给记者讲起了亲身经历的遭遇。
在正月十四这天,医院的发热门诊接诊了一位发热患者。陈丽萍去会诊,结合当时的诊疗方案,她认为这名患者不属于疑似病例。这名患者特别焦虑,他从沈医二院发热门诊离开后马上去了另一家医院的发热门诊。而在那里,这名患者被确定疑似病例,随后被转运到救治中心。后来,经过核酸检测,这名患者排除了疑似诊断,但这件事情给陈丽萍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倒不是在意面子问题,而是紧张,假如自己真的误判,让这名患者从自己手中跑掉,我会觉得对不起那些一线的同事们,我没有为他们守护好大后方。”
距离现在,这件事情已经过去近一个月时间,并且,沈城疫情防控响应也降到三级,但陈丽萍仍不敢放松警惕,更不敢有丝毫大意。她固执地认为,自己必须要为一线的同事们守护好家园,等他们回来,一起看春暖花开!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