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伏以后,很多宝宝不适应炎热的天气而患病。7月31日,记者从沈阳市儿童医院了解到,入夏以来,腹泻、胃肠感冒等疾病成为儿童患病的主流。沈阳市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李哲介绍,其实,这些疾病重在日常预防,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都是保护孩子夏季健康的措施。
腹泻 患儿增加40%-50%
别靠益生菌治腹泻
入伏以后,高温高湿,这个时节适宜各种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而且入夏各种瓜果、凉拌荤素菜或冰镇饮品孩子吃得比较多,更易“病从口入”,所以每年夏季小儿腹泻是常见病、多发病,不可不防。“和平时相比,腹泻患儿增加了40%-50%。”李哲表示。
儿童腹泻可留意两大信号:一是孩子大便的次数增加了,一般为一天大便次数超过3次;二是大便的性状发生了改变,如大便突然变得很稀甚至呈水样,或者是出现一些黏液甚至脓血。
需要重视的是,如果孩子反复腹泻,伴有腹痛、发热、呕吐、频繁哭闹、精神差、脸色苍白等表现,大便中带有黏液或血,或者大便像水一样,甚至已经出现了口干舌燥、少尿、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双眼下陷等明显的脱水征象,说明腹泻的情况已经很严重,必须马上就医。
孩子腹泻怎么治?一些家长会给孩子吃些抗生素或益生菌类,这种做法也不可取。其实,宝宝腹泻原因很多,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引起的急性腹泻一般有自限性,不但无须用抗生素,相反,滥用抗生素反而有可能会扰乱正常菌群而使得急性腹泻转变为迁延不愈的慢性腹泻。如果是合并了细菌感染,医生会酌情使用一些抗生素,将感染的病菌彻底杀灭。
有些家长把益生菌制剂当成治腹泻的必备药物。其实,益生菌制剂具有两种功效,既可以治疗腹泻,也可以治疗便秘。也就是说,它也是可以导致腹泻或者便秘的。如果服用后效果不好,可能不对症,应该立即停用。
要让孩子远离夏季腹泻,需严防“病从口入”,尤其对于婴幼儿更应如此。比如,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及用具要定时消毒,别图方便一次性消毒几个奶瓶存着用。另外,给孩子吃的食物要保持新鲜,食物生熟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要及时储存,且储存的时间不宜过长。在给婴幼儿喂食前,大人也要注意把手先洗干净。
胃肠感冒 病毒感染增速明显
空调冷热刺激易发病
“胃肠感冒最近几天增速明显。”李哲介绍,胃肠感冒的患儿流鼻涕、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并不明显,而消化道症状才是胃肠型感冒最为突出的表现,如发生食欲差、呕吐、腹泻等。很多患儿突然发热,还伴有腹泻、呕吐症状,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最后被确诊患了胃肠型感冒。发病诱因主要是来自病毒感染、外部刺激等,也可能是空调等冷空气刺激肠胃等。
胃肠型感冒因其症状表现与一般肠道感染相似,二者容易混淆。但这种类型的患儿服用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所以不要一看到腹泻就认为是肠道感染,随便使用抗生素,诊断不清楚的患儿可到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对症治疗。
一旦孩子患上了胃肠型感冒,如病情轻,要注意休息,吃清淡容易消化的半流食,如米粥、面汤等,一次不要吃得太多,要少吃多餐,根据患儿胃肠道的能力逐渐增加进食的量。如症状明显,出现腹泻、呕吐严重的患者可暂时禁食,出现脱水的患儿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口服或静脉补液治疗。不过,胃肠感冒大多不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病程约7-10天可逐渐恢复。患儿的腹泻呕吐缓解后,其食欲恢复常比较慢,家长不要着急。
手足口病 预防起来并不难
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
手足口病是夏季最多发的传染病。李哲表示,虽然手足口病侵犯的是孩子的手、足、口等部位,但是这种病却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病毒71型多见,5岁以下儿童最易感。
李哲介绍,小儿手足口病虽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且危害较大,但是预防起来并不难。家长只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比如饭前饭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孩子洗手,给孩子喝开水,不要让孩子吃生冷食物,勤换衣服,避免孩子和患病儿童接触等,而且要保障孩子的休息时间充足,室内要勤通风,勤晒被褥,还要警惕大人也会成为传染源。一旦孩子出现疑似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口水等要立即就医并对孩子常接触的衣物、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尚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