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白衣,忙碌的身影在医院里穿梭,他们用自己的职业操守守护着万千病患的健康,用细致入微的服务为患者点亮生命希望之灯,他们就是被称为白衣天使的护士们。
精神科护士杨伟:
身患癌症仍坚持在护理一线
“岁月的痕迹已悄悄爬上我的额头与眼角,青春已在燃烧中耗尽,但对这份工作的爱依旧。”沈阳市安宁医院精神科护士杨伟说,她热爱护士这个职业,让心灵去沟通心灵,用生命去温暖生命。
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患者住院周期比较长,家人不能陪伴在身边。为了帮助患者安心住院,杨伟尽可能以关心来填补他们亲情的缺失。有的患者想吃刀鱼,杨伟就在家做好带来,再细心地把鱼刺挑出来;有的患者过年回不了家,杨伟带来热腾腾的饺子和他们一起过年。为使病人生活舒适,杨伟还承担起病区几十名患者的理发工作,一剪就是几十年。
“我把患者当成家人,却忽视了父母。”说到这,杨伟哽咽了。就在今年三月的一天晚上,她接到妹妹从老家打来的电话说父亲病重,她赶紧打了一辆出租车往家赶。可是刚出城,值班护士打来电话,说是一名女患者突发阑尾炎,需转院治疗,“我知道这名患者唯一的亲人远在国外,便赶紧让司机调转车头回到医院,陪同120将患者送到外院进行急诊手术。第二天赶回老家时,我没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这也成了我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体检中,杨伟被查出患了宫颈癌。然而,她待病情稍有稳定,便毅然重返工作岗位。“虽然我在临床工作岗位上的时间不多了,但在有限的时间里,我要把我的知识、技能、理念,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的护理团队,让他们在精神科的护理岗位上继续发扬光大。”
RICU男护士程国辉:
为了患者,他对家人只能说“抱歉”
阳光、谦和、热情、开朗,是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RICU护士程国辉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在护理的“女儿国”当中,他是为数不多的“南丁格尔”。
RICU病房里的护理工作是非常繁重的。在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中,护士们的每根神经也必须保持高度的敏感,由于病房里没有家属和陪护,所以大小便、洗澡洗头、喂饭喂药等生活护理都是护士必做功课,而且护理教科书记载的一百多项护理技能,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几乎全都要做。扎针、导尿、吸痰、插管……7年来,程国辉已经非常熟练地每天重复着这些工作。
去年底,一封来自RICU患者家属的感谢信在全院医生护士的朋友圈中传开了。原来患者魏大爷因为痰液堵住气道,出现神志丧失、呼吸心跳停止,被紧急送到RICU病房,作为责任护士的程国辉每天给魏大爷进行精心细致的护理。几天后魏大爷出现全身水肿,继而全身脱皮。程国辉每天给魏大爷翻完身,身上都沾满了皮屑,但他从不埋怨,悄悄地换身工作服继续工作。
每个人都有家,但程国辉却常常因为医院这个大家就忘了自己的小家。程国辉是鞍山人,从沈阳坐高铁回鞍山只需要37分钟,可是因为工作,他经常半年才回家一趟。年迈的爷爷想他也只能打电话。“没办法,为了患者,对家人我只能说抱歉。我欠他们的实在太多了”。
儿内科护士周婷:
从小护士成长为“首席头皮针大王”
周婷,沈阳市儿童医院内科一病房护士长。在15年的工作历程中,她苦练护理技术,从一名年轻的小护士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首席头皮针大王”。
周婷的精湛技术、优质护理服务、创新管理不仅赢得了患儿家长的信赖,也得到了全院护士的认可,经常被兄弟科室邀请解决疑难静脉穿刺。经她解决的疑难静脉穿刺,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了。
有一次周婷刚刚下班到家,衣服还没来得及换,突然接到医院总值班的电话,病房有一名7个月大的患儿,由于血管条件差,未能建立静脉通路,家长情绪非常激动。周婷挂掉电话后,甚至都未来得及和女儿打声招呼,立刻赶往医院。到了医院后,她发现孩子有些脱水,末梢循环非常不好,除了被扎过的针眼,一根血管也看不到。周婷凭借多年的穿刺经验及超强的悟性在头部颞侧上方选选摸摸,成功留置了一枚静脉留置针,各种对症的药物通过这条生命之路输入了患儿的体内,当时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赞叹,患儿家长更是被她精湛的技术和敬业的精神所打动。
儿童医院通常面对的都是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的儿童,更需要细致周到的服务。周婷把患儿当成自己的孩子,把家长当成自己的朋友,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她在窗口悬挂小玩偶哄逗患儿,在巡视台为患儿免费提供热水,在输液窗口配备小棉垫和枕头。她说:“为了孩子,我做什么都值得。”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