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党建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世界精神卫生日】秋高气爽时 谨防青少年抑郁
来源:沈阳日报 2020-10-10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在9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提出要加大重点人群(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人群)干预力度。针对青少年这一群体,方案提出,各个高中及高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心理健康状况。处于青春期阶段的青少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不断变化,加之疫情过后对校园生活的重新适应,有些学生会出现一些疲倦、无精打采、心情低落、睡眠欠佳、食欲不振、无心学习的现象,被“抑郁症”这只小黑狗影响得一蹶不振,却又毫无办法。青少年抑郁背后不只是孩子面临痛苦,一个个家庭也深陷困境。 

抑郁症是一个不被理解的疾病,这样的孩子经常被误解为“自卑”、“内向”、“叛逆”或者“不懂事”,家长们也常常走入误区,想当然地觉得这些“问题”只是暂时现象,随着年龄渐长会逐渐消失,结果导致错失改善抑郁的最佳时期。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有升高趋势,发病率约为4%-8%,男女比例为1:2。青少年抑郁症并不仅仅是糟糕的情绪和偶尔的忧伤,它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

一些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可持续到成年。青少年并不像成人那样能够自主地寻求帮助,大约40%的青少年抑郁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他们往往通过行为来表达他们的抑郁心情,表现为厌烦、孤僻甚至愤怒。

一、青少年抑郁常见以下临床表现

1.情绪症状:感到心情压抑,不愉快不活跃,对日常娱乐活动和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部分孩子表现为反复的脾气爆发,易烦躁,易激惹,情绪爆发之间的心境呈持续性消极状态。

2.思维症状: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常表现为发呆或走神,不能完成相关作业。

3.行为表现:被动迟缓,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不愿外出,不愿上学,部分孩子表现为不听管教,对抗父母、离家出走。

4.躯体症状:可能出现躯体不适症状,如头昏、头痛、疲乏、气促、胸闷、胸痛等。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睡眠增多或入睡困难,少数孩子会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二、对学习有哪些影响

青少年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抑郁症状可影响到正常的学习活动,表现如下:

1.上学态度变化:起初流露出对上学不感兴趣、不想上学的愿望,在家长的敦促下仍可勉强继续上学,但不如过去勤奋努力。以后逐渐发展到以各种理由或借口逃学,如头痛、身体不舒服、与同学关系不好、老师对待自己不公平、在家自学等。虽然家长和教师反复劝说也无济于事。在这段时间,他们很少外出玩耍,也不与同学来往,独自在家里看课外书籍、看电视或做自己想做的事,对面临的考试升学等没有计划和打算。

2.学习能力下降:很多青少年感到记忆力不如以前好,大脑反应速度慢,思考问题困难,做作业花费的时间比过去多,以致不能完成作业。上课看书或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因此自己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尽到了最大的努力,也达不到过去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3.学习自信心不足:过去有自信心的青少年,现在每当考试临近前便开始担心自己没有充分复习,考试成绩会很差,甚至临到考试时不敢应考,在再三鼓励和敦促下才勉强参加考试,考试结果往往比他们自己预料的要好。

三、如何应对和预防青少年抑郁

常见的抑郁症是可以治疗和治愈的。如果家长发现了孩子的抑郁信号,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尽快找到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对孩子进行详细的面谈和检查,准确地判断病情并作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病,对孩子和家长是一场信心、耐心、爱心、包容心的考验。首先,家长要理解孩子的情绪,避免家长自身的排斥、绝望等负面情绪;其次,鼓励及陪同孩子参与体育锻炼和社交活动,运动会减轻抑郁症状;最后,学习抑郁相关的知识,很多抑郁症孩子的父母最后被变成了“专家”,了解越多关于抑郁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和帮助自己的孩子。

专家简介:程均,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二病房主任,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辽宁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卫协、心理疾病防治专委会委员,沈阳医学院及辽宁何氏医学院聘任教授。辽宁省心理咨询师考评答辩评委,沈阳市卫健委高级职称评审评委,沈阳市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组成员。  

从事心理科临床治疗与咨询近30年。参与编写《精神护理学》一书;曾获辽宁省教育厅良好科学研究成果奖。多次赴北京、上海、长沙等地参加专业培训与学术会议,接受过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及家庭心理治疗的系统专业培训。擅长失眠症、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及青少年心理治疗。


编辑: 王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