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大暑。最热的初伏、二伏也在这两个节气中。小暑到了,天气的炎热感明显加强,使人出现心情烦躁,胸闷困乏,食欲不振,睡眠困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到了一年中最热的大暑时,天气闷热,湿气大,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中风、暑湿感冒等情况的发生。
为全面推进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让百姓了解正确的养生知识,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治未病科董力主任,为大家介绍了一些适宜的养生知识。
第一、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可以选择健脾芳香化湿、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佩兰代茶饮;薏米红豆粥来除湿。
第二、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有人喜欢在大汗淋漓后马上用凉水冲澡;大量喝冰冻饮料;睡凉席;开很足的空调,往往导致暑邪、寒邪及湿邪侵入身体。所以,消暑千万别贪凉。可以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薄荷、金银花、连翘代茶饮来祛暑。
第三、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黄、百合、桑葚;应用五味子入肺肾经,滋肾经不足之水,收肺气耗散之金,除烦热,生津止渴,防汗出太过,耗伤津气。
第四、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的花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伤;穴位贴敷,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第五、饮食清淡。夏天气温高,人们出汗多,胃口差,所以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夏天的特点是“热”,故养生的在于“清”。
饮食上不要吃过多的厚腻、温燥、麻辣,如大蒜、辣椒、胡椒、酒、韭菜等食物;多吃点水果,多饮水,多喝一些清淡的汤类,如排骨冬瓜汤、丝瓜西红柿汤,西瓜翠衣紫菜汤等,来补充身体缺失的水分。
(通讯员 李滢 记者 邹欣芮 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