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党建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沈阳:市属医疗资源有位更有为
来源:健康报 2024-01-04


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中,辽宁省沈阳市从市属医疗资源层面入手,下沉资源、做大优质服务蛋糕,以期解决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高水平医疗服务供给差异大等问题。近日,健康报“行走健康中国”报道组走进沈阳市,实地观察当地的改革与探索。

   “让长板更长,并逐步补齐短板”

上有国家级、省级大医院,下有县级医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省会城市的市属医院处于中间位置,被不少人称为“夹心层”医院。在沈阳市,情况亦是如此。沈阳市仅三级医院就有56家,在国家级、省级大医院众多的沈阳市,市属三级医院要想脱颖而出,不容易。

“打造医院的优势专科有利于形成自家医院的核心优势,一定要明确医院的哪一个科室,甚至是哪一个病种更适合做优势专科。”沈阳市骨科医院党委书记宋平对医院的长板与短板看得清楚,尽力在差异化上做文章。

该院将创伤骨科、小儿骨科、运动医学等定位为优势专科,除了强化硬实力和内涵建设外,也通过专科联盟、以院包科等形式扩大辐射面。这样既可以保持医院优势专科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床位紧张的实际困难。

沈阳市卫生健康委主任梁宏军介绍,沈阳市从全市层面对各家市级医院定位进行整体布局,“让长板更长,并逐步补齐短板”。基于各家医院发展基础和现状,沈阳市统筹谋划市属医院战略定位:大型综合医院继续担当市属医院的排头兵,在医院管理和内涵建设上,全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特色专科医院则在发挥优势的基础上突破瓶颈;对于部分边建设边发展的医院,从学科建设、医疗质量、服务水平、运营成本和管理效能上实施精细化管理,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是以肿瘤防治为特色的三甲医院,近年来在“长板”上花了不少心思。比如,医院以胃肠镜早癌精查及镜下治疗为方向,以“互联网+医疗”为依托,打造“网红”医生,将内镜诊疗中心打造为特色品牌,实行“无痛清醒胃肠镜+人工智能诊疗”模式。

该院党委书记李保军说,这项创新减少了患者之前对胃肠镜检查的恐惧。配合着舒缓的背景音乐,患者在清醒无痛状态下可以观看镜下检查全过程,并与医生交流。现在,该院内镜诊疗中心全网粉丝量近400万人;通过科普宣传,让越来越多人知晓了早癌筛查的重要性。截至2023年11月底,内镜诊疗中心门诊量比2022年同期增长38%、住院患者量增长26%。

优势学科想要持续发力,离不开综合学科的支撑作用。梁宏军到沈阳市骨科医院调研时指出了该院综合内科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骨科医院的内科承担着为全院骨科疾病患者合并内科疾病的诊治任务,其为骨科诊疗服务保驾护航的作用是医院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的根基。为此,该院聘请循环内科、内分泌、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肿瘤科、血液科、肾病内科等专业的专家,积极打造一支内科医疗团队。

实践中,宋平也感觉到,对于大型专科医院而言,强化综合学科势在必行,而综合专科的功能定位、规模、存在形式等都与综合医院有很大不同。在专科医院,关联专科大多并非价值的直接创造者,需要医院有较大的投入且成长时间更长,这就更需要医院差异性发展的定力和决心。

区内资源“攥指成拳”

  沈阳市沈北新区区域面积有8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61.9万人。全区共有区属公立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10家、村卫生室137个。2021年,沈北新区医疗集团挂牌成立,区域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被纳入其中,实施行政、人员、业务、财务、绩效、采购、信息化、资源配置、健康服务“九统一”管理,且实现唯一法人负责。同时,集团是沈阳市第一家推行医保基金总额预付的区县级医疗集团,实行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政策。

两年多来,集团化发展带来的红利已显现出来。沈北新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董新卫介绍,沈北新区医疗集团成立后,急危重症和急诊急救能力提升,卒中、心衰、胸痛、创伤、中毒、呕血临床六大中心和放疗中心全部建成,卒中、胸痛和心衰中心已通过国家级认证;放化疗领域有35项医疗技术填补地区空白,介入手术年均手术量超600例,三级、四级手术比重人数同比分别提升8%和5%;防病能力提升,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率等重点指标全部达标。

对比医疗集团成立前后的变化,董新卫感触最多的是“下转患者变得越来越顺畅”,本地患者区域内就诊率由2021年的30%上升至目前的近50%。董新卫说,以往,由村卫生室向上一级医院转诊比较普遍,但是从上级医院往村卫生室转诊却不是很常见。自医疗集团成立以来,大病、慢性病患者由区医院治疗完毕之后,日常康复治疗就由村医上门服务了。

针对农村地区急救资源短缺、效率低、能力不足等问题,沈北新区借力医疗集团优势,加强农村急救体系、网络、能力建设。依托沈北新区中心医院,成立沈阳急救中心沈北分中心,并纳入“120”急救网络运行。董新卫介绍,医疗集团成立后,所有救护车全部配备无线对讲系统、卫星地面跟踪定位系统和电子地图。2023年9月,救护车辆车载终端系统全部更新,救护车定位更加精确。

有个案例让沈北新区中心医院院长王先立不停感叹“时间就是生命”:一天上午11时54分,接到急救中心指令,蒲河路高速口一名新生儿在私家车内出生,呼吸停止;12时3分,“120”救护车到达现场,医务人员立即采取急救措施;12时16分,患儿呼吸每分钟1~2次;12时17分,救护车到达医院,全院迅速施救,幼小生命保住了。

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涛介绍,在急诊急救网络建设上,沈阳统筹区域规划整体布局和省、市、县、基层四级医疗资源,10家公立医院建设“五大中心”、智慧急救“120”平台、智慧血站平台;建成3个创伤中心、8个国家胸痛中心、14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及16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35个卒中救治定点医院;全面升级“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话务呼入容量提升200%,出车时长同比降低37%,运行效率提高27%;救护车与医院急诊室数据实时共享,实现院前急救和医院诊疗的互联互通。

采访期间,沈阳2023年度“强基行动”进入岁末盘点阶段,今年新增建强的18个乡镇卫生院和472个村卫生室将面临一次全面的检阅。“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医防融合程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医务人员积极性、老百姓满意度等都是重点考核的内容。”梁宏军说。


首席记者 姚常房
   本报记者 孙伟 阎红 闫龑 刘嵌玥